250310老人膽妄症的網路新聞 01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Q問題 1=老年人瞻妄症是什麼?
A回答1
老年人瞻妄症(delirium)是一種急性腦功能障礙,主要特徵是 意識混亂、認知障礙和注意力缺失,並且通常發生得 迅速且波動性強。瞻妄在老年人中特別常見,尤其是住院或接受重症治療的患者,因為他們更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如感染、藥物副作用或代謝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瞻妄症的主要特徵
1. 急性發作:通常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與慢性認知障礙(如阿茲海默症)不同。
2. 意識混亂:患者難以專注、無法理解周圍環境,可能出現語言不清、胡言亂語等。
3. 注意力受損:難以維持注意力,容易分心,甚至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
4. 認知功能受損:短期記憶喪失、混淆時間地點,甚至無法辨識熟悉的人。
5. 感知異常:可能出現幻覺、妄想或錯覺,常伴有焦慮或恐懼。
6. 症狀波動:一天內病情可能變好或變壞,與失智症的持續惡化不同。
7. 睡眠障礙:可能日夜顛倒,夜間症狀通常更嚴重(稱為日落症候群)。
8. 情緒不穩:可能表現為焦慮、躁動、抑鬱或異常冷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瞻妄症的類型
瞻妄症可以根據症狀表現分類為三種類型:
1. 高活動型(Hyperactive delirium):
A 表現為 躁動、易怒、妄想、幻覺,甚至有攻擊行為。
B 患者可能試圖拔掉醫療設備(如點滴管)、逃跑或拒絕治療。
C 最容易被識別,因為症狀明顯。
2. 低活動型(Hypoactive delirium):
A 患者顯得 嗜睡、反應遲鈍、語言減少、無法完成日常活動。
B 可能被誤認為是憂鬱症或疲勞,容易被忽略。
C 這類型的預後通常較差,因為患者可能缺乏求助能力。
3. 混合型(Mixed delirium):
A 介於高活動與低活動之間,患者可能交替出現躁動與遲鈍的狀態。
B 這種類型最常見,且較難診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常見的病因
瞻妄症通常是由 多重因素交互作用 所導致,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原因:
1. 藥物副作用:
A 抗膽鹼藥物(如某些抗過敏藥、抗抑鬱藥)
B 安眠藥或鎮靜劑(如苯二氮䓬類藥物)
C 止痛藥(如鴉片類藥物)
D 抗精神病藥物或類固醇
2. 感染:
A 尿路感染(UTI) 是老年人瞻妄的常見原因,特別是無症狀感染的情況下。
B 肺炎、敗血症等系統性感染。
3. 代謝異常:
A 低血糖或高血糖
B 低鈉血症(Hyponatremia) 或 高鈣血症(Hypercalcemia)
C 腎功能或肝功能衰竭
4. 神經系統疾病:
A 腦中風
B 帕金森病
C 阿茲海默症 或其他型態的失智症
5. 環境因素:
A 住院或進入加護病房(ICU)(環境陌生、缺乏睡眠)
B 手術後(麻醉影響)
C 感官剝奪(如長期失去視覺或聽覺刺激)
6. 心理壓力與營養不良:
A 憂鬱症
B 失去親人或生活重大變化
C 脫水、維生素B1或B12缺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如何診斷瞻妄症?
醫師通常會根據 臨床評估、病史、體檢 來診斷,並可能使用以下工具:
1. 混合性意識障礙評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
2 主要診斷標準:
A 急性發作且症狀波動
B 注意力不集中
C 思維混亂
D 意識狀態改變(如嗜睡或躁動)
=滿足前兩項 + 後兩項之一,即可診斷為瞻妄症。
2. 其他神經心理測試
A 迷你精神狀態檢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B 證實患者是否有失智症或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3. 血液與影像學檢查
A 血液檢查:檢測感染、營養缺乏、腎功能、肝功能等。
B 頭部影像(如CT或MRI):排除腦部疾病,如中風或腫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治療與照護方式
1. 立即處理潛在病因
A 停用或調整藥物(特別是抗膽鹼藥、鎮靜劑)
B 治療感染(如抗生素治療尿路感染)
C 矯正代謝異常(如補充電解質、維生素B1)
2. 非藥物治療(優先考慮)
A 環境調整:
o 維持熟悉環境,提供日常物品(如時鐘、家人照片)。
o 減少噪音與不必要的醫療干擾。
o 白天讓患者接觸自然光,幫助調整生理時鐘。
B 促進睡眠品質:
o 白天增加活動,避免白天過度睡眠。
o 晚上避免使用鎮靜劑,改用自然助眠方式(如音樂、芳香療法)。
C 社交互動:
o 鼓勵家人陪伴,與患者進行簡單對話。
o 提供簡單任務,如摺衣服、閱讀,幫助保持專注力。
3. 藥物治療(必要時使用)
• 若患者 嚴重躁動或攻擊行為,可考慮短期使用:
A 抗精神病藥物(如Haloperidol或Quetiapine)
B 避免使用苯二氮䓬類藥物,因其可能加重症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預防措施
1 避免使用高風險藥物(如安眠藥、抗膽鹼藥)
2 保持良好營養與水分攝取
3 避免感官剝奪(佩戴眼鏡、助聽器)
4 及早治療感染與代謝問題
5 減少住院時間,讓患者儘早恢復正常生活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老年人瞻妄症是一種 可逆的急性腦功能障礙,但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可能導致長期認知衰退甚至死亡。透過 預防、早期辨識和綜合治療,可以降低瞻妄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提高生活品質。
Q問題 2=為何會發生老年人瞻妄?
A回答2
老年人瞻妄(Delirium)是一種急性腦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意識混亂、注意力缺陷、認知障礙及行為改變。其發生原因可從 生理、心理、環境與靈性 四個層面來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 Factors)
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與身體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使得他們更容易因多種生理因素而發生瞻妄,包括:
(1) 神經傳導物質失衡
A 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不足:乙醯膽鹼對於大腦的注意力與記憶至關重要,當水平下降時,可能導致意識混亂。
B 多巴胺(Dopamine)過度活躍:多巴胺的升高與精神錯亂、幻覺有關,與瞻妄的發生相關。
C 血清素(Serotonin)與GABA(γ-氨基丁酸)異常:影響情緒與認知的穩定性,失衡時可能引發瞻妄。
(2) 腦部疾病
A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血管性失智症 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使腦部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增加瞻妄風險。
B 腦中風 或 顱內感染(如腦炎、腦膜炎) 可能直接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意識混亂。
(3) 感染與炎症反應
A 肺炎、尿路感染、敗血症等常見感染可誘發發炎反應,使腦部功能受損,導致瞻妄。
B 全身性炎症反應症候群(SIRS) 會影響大腦血流供應,使患者意識模糊。
(4) 代謝異常
A 低血糖、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劇烈波動,可能影響腦部運作,引發瞻妄。
B 電解質異常(低鈉、低鉀、低鈣):影響神經傳導,使患者出現混亂與精神異常。
C 低氧血症(Hypoxia):心肺功能不佳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若血氧濃度過低,可能導致大腦缺氧,引發意識改變。
(5) 用藥影響
A 服用 鎮靜安眠藥(如苯二氮平類藥物)、抗膽鹼藥物、抗精神病藥物、麻醉藥物、抗癲癇藥物 可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老年人認知功能受損。
B 多重用藥(Polypharmacy):許多老年人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增加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引起瞻妄。
(6) 手術與住院相關因素
A 手術麻醉後(尤其是全身麻醉)可能影響神經功能,部分老年人在手術後出現短暫性瞻妄。
B 重症監護室(ICU)環境:缺乏日夜週期感、持續噪音與過度刺激,可能使老年患者更容易發生急性混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
A 壓力與焦慮:重大事件(如失去親人、搬家或住院)可能引發老年人焦慮,進而影響認知功能,導致瞻妄。
B 憂鬱症(Depression):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息息相關,部分老年憂鬱症患者可能表現出與瞻妄相似的症狀。
C 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睡眠不足會影響腦部修復功能,導致注意力與記憶力下降,提高瞻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環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A 陌生環境變化:老年人在醫院住院、安養機構、家中大幅度搬遷等情境下,可能因環境變化導致情緒與認知混亂。
B 感官剝奪或過度刺激:
-a 感官剝奪:視力或聽力受損者,因缺乏環境線索,容易產生錯覺與混亂。
-b 過度刺激:如醫院的噪音、持續光照、醫護人員頻繁出入等,可能導致過度亢奮與混亂。
C 社交隔離(Social Isolation):缺乏與家人、朋友的互動,可能加重老年人的孤獨感,使其產生焦慮與認知功能下降,增加瞻妄發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靈性因素(Spiritual Factors)
A 信仰與內在支持系統:老年人在面對疾病、死亡、無助感時,若缺乏內在信仰支持,可能產生焦慮、恐懼,進而影響認知功能。
B 生死議題:部分老年人在病重時,可能因害怕死亡、未完成的心願等因素而出現精神混亂或幻覺。
C 靈性壓力(Spiritual Distress):當老年人感到生命沒有意義、孤立無援時,可能影響其心理狀態,進一步加劇瞻妄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如何預防與改善老年人瞻妄?
1. 生理層面
A 控制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並定期檢查營養與電解質,避免身體狀態惡化。
B 減少不必要藥物使用,特別是鎮靜安眠藥、抗膽鹼藥物。
C 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如散步、太極拳,提升腦部血流供應。
D 預防感染,如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
2. 心理層面
A 提供心理支持,幫助老年人面對焦慮、憂鬱。
B 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減少夜間打擾與光線干擾。
C 鼓勵認知訓練,如閱讀、下棋、拼圖,減緩認知退化。
3. 環境層面
A 減少環境變動,如住院時讓家人陪伴、帶熟悉的物品。
B 確保光線與日夜週期規律,幫助老年人適應環境。
C 提供適當的感官刺激,避免過度孤立或過度刺激。
4. 靈性層面
A 支持信仰活動,如宗教儀式、冥想、禪修。
B 鼓勵生命回顧(Life Review),幫助老年人整理人生經驗,減少焦慮。
C 陪伴與關懷,透過家人、社會的關心,減少孤獨感,提升內在平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
老年人瞻妄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涵蓋生理、心理、環境與靈性層面。透過綜合性預防措施,如控制慢性病、避免藥物副作用、心理支持、穩定環境、提供靈性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瞻妄的風險,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