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10老人膽妄症的網路新聞 02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Q問題 3=瞻妄症會有哪些症狀需要注意?
A回答3
瞻妄症(Delirium)是一種急性腦功能障礙,主要特徵是意識混亂、注意力缺損、認知功能障礙,通常發生迅速並在短時間內波動。以下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瞻妄症症狀:
1. 意識混亂與注意力缺損
A 難以專注、維持或轉移注意力。
B 對周遭環境的覺察力下降,例如無法認出熟人或理解當前情境。
C 經常分心,無法跟隨對話或完成簡單的指令。
2. 認知功能障礙
A 記憶力受損,特別是短期記憶喪失(例如無法記住剛剛發生的事情)。
B 語言障礙,如言語不清、答非所問、難以組織句子或表達想法。
C 空間與時間定向障礙,例如搞不清楚自己在哪裡、今天是幾月幾號。
3. 知覺異常(幻覺、妄想)
A 視幻覺:看到不存在的影像,如人影、動物或異常光線。
B 聽幻覺: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如人聲、音樂或雜音。
C妄想:可能認為有人在監視、傷害自己(被害妄想)或誤認親友為陌生人。
4. 睡眠-覺醒週期混亂
A白天嗜睡,夜間精神亢奮(睡眠顛倒)。
B失眠、做噩夢或夜間躁動不安。
C可能因夢境或幻覺而驚醒,表現恐慌或攻擊性行為。
5. 情緒與行為變化
A突然變得焦慮、易怒、激動或暴躁。
B部分患者則可能表現為冷漠、反應遲鈍或失去興趣。
C行為無法預測,例如突然大喊大叫、不願與人交流或過度依賴照護者。
6. 自律神經功能異常
A心率不穩定、血壓波動大。
B出汗異常或發冷。
C食慾減退,進食量減少。
D肌肉顫抖或運動遲緩。
7. 症狀波動
A瞻妄症的症狀通常在一天內波動,可能在某些時段較清醒,某些時段則嚴重混亂。
B可能在晚間症狀加重,稱為日落症候群(sundowning),這種現象在老年失智症患者中特別明顯。
#哪些人容易發生瞻妄症?
1 高齡者(特別是有失智症或巴金森病的患者)。
2 住院患者,尤其是 ICU 或術後病人。
3 嚴重感染者(如肺炎、尿路感染、敗血症)。
4 電解質失衡、低血糖或缺氧患者。
5 服用某些藥物(如抗膽鹼藥物、鎮靜劑、類固醇等)。
6 長期酗酒、藥物濫用或戒斷患者。
7 有中風、腦部外傷或神經退行性疾病者。
#何時應該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1• 意識突然混亂或精神狀態急劇改變。
2• 無法專注,對周圍環境沒有反應。
3• 有幻覺、妄想,或攻擊性行為。
4• 出現生命徵象異常(如高燒、低血壓、心跳異常)。
瞻妄症通常與潛在的醫學問題有關,需及時發現並治療才能改善預後。
Q問題 4=哪些人容易患上老年膽妄症?為什麼?
A回答4
老年譫妄症(Delirium)是一種急性意識狀態改變的症候群,特別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譫妄症的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意識模糊、認知功能下降、幻覺、錯覺、躁動或嗜睡,通常發生於短時間內,並可能隨時間波動。以下是容易患上老年譫妄症的高危族群以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高齡者(特別是75歲以上)
=原因:
A 腦部儲備能力下降: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與代儲能力減弱,對於環境變化或壓力的適應力降低。
B 神經退行性疾病:老年人中患有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或其他失智症(Dementia)的人,發生譫妄的風險更高,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對壓力更敏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失智症患者
=原因:
A 大腦易受干擾:失智症患者的腦部已經存在結構性損傷,對於藥物、副作用或感染的耐受性較低。
B 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如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減少,使大腦功能失調,更容易因小幅變化(如藥物或感染)而引發譫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住院或接受手術的老年人
=原因:
A 住院環境變化:醫院環境陌生、晝夜顛倒、醫護人員更替頻繁,可能引發譫妄。
B 麻醉與手術影響:術後麻醉藥物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加上手術帶來的生理壓力,使大腦更容易出現功能失調。
C 感染與併發症:住院期間更容易感染,如泌尿道感染或肺炎,這些都是引發譫妄的常見誘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多重慢性疾病患者
=原因:
A 多重器官功能衰退:如腎衰竭、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會影響代謝與排毒功能,使腦部容易受到毒素影響。
B 藥物交互作用:慢性病患者往往服用多種藥物(Polypharmacy),某些藥物(如抗膽鹼藥、安眠藥、鎮靜劑)會影響大腦功能,提高譫妄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急性身體疾病或感染者
=原因:
A 感染引發發炎反應:感染如肺炎、敗血症或泌尿道感染會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SIRS),影響腦部運作,導致譫妄。
B 代謝異常:如低鈉血症、低血糖、腎功能衰竭、肝性腦病變等,都可能影響神經傳導,導致意識混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有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者
=原因:
A 心理壓力影響:本身已經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在環境變化或壓力增加時,大腦的適應能力較低,容易進一步惡化為譫妄。
B 藥物影響:某些精神科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苯二氮䓬類藥物)可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增加譫妄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長期酗酒或藥物成癮者
=原因:
A 腦部神經適應能力下降:長期酗酒者或使用鎮靜劑的人,其大腦對於外部壓力或藥物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
B 酒精戒斷症候群(Alcohol Withdrawal Delirium):長期飲酒者突然停止飲酒,可能出現嚴重的戒斷反應,包括譫妄、癲癇發作和幻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營養不良或脫水的老年人
=原因:
A 腦部營養供應不足:維生素B1(硫胺素)缺乏可能導致威尼克氏腦病變(Wernicke’s encephalopathy),進而導致譫妄。
B 電解質失衡:脫水或營養不良會導致鈉、鉀、鈣、鎂等電解質異常,影響神經傳導功能,增加譫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感官功能受損者(視力或聽力障礙)
=原因:
A 環境感知受限:視覺或聽覺障礙的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在陌生環境(如住院)更容易迷失方向,增加譫妄的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社交孤立或長期失眠者
=原因:
A 生理節律紊亂:長期失眠或晝夜顛倒可能影響腦內的褪黑激素(Melatonin)與神經傳導系統,增加譫妄風險。
B 社交刺激不足:孤獨的老年人缺乏與他人互動,可能加速認知功能退化,當面對新環境或壓力時,更容易發生譫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
老年譫妄症的高危險群包括:
1. 高齡者(特別是75歲以上)
2. 失智症患者
3. 住院或接受手術的老年人
4. 多重慢性疾病患者
5. 急性身體疾病或感染者
6. 有精神疾病病史者
7. 長期酗酒或藥物成癮者
8. 營養不良或脫水的老年人
9. 視力或聽力障礙者
10. 社交孤立或長期失眠者
這些高危險群的共同點是大腦適應能力較低、神經傳導物質容易失衡,以及環境或生理壓力的影響較大。因此,預防譫妄的關鍵在於穩定身心狀態、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確保充足的營養與水分、維持規律作息,以及提供社交與環境支持。
Q問題 5=臨床上譫妄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A回答5
臨床上譫妄症(Delirium)的治療方式涵蓋 非藥物治療 和 藥物治療 兩大類,核心目標是 找出並治療病因、緩解症狀、預防併發症,並協助患者回復正常的認知功能。以下是詳細的治療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非藥物治療(主要治療方式)
非藥物治療是治療譫妄症的首要方式,特別適用於低風險患者和預防高風險族群。
1. 確認並治療潛在病因
譫妄症通常由身體疾病或環境因素引起,因此核心治療是找出並治療潛在病因:
A 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 → 給予抗生素
B 電解質異常(如低鈉、低鉀) → 矯正電解質
C 藥物副作用(如抗膽鹼藥、苯二氮平類藥物) → 停用或調整藥物
D 低血氧(如心衰竭、COPD) → 供氧治療
E 代謝異常(如低血糖、肝腎功能異常) → 修正代謝問題
F 戒斷症狀(如酒精、藥物) → 適當使用輔助藥物
2. 認知與環境介入
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可幫助減少譫妄症狀:
A 調整病房環境
a 減少噪音與光線變化,確保晝夜節律
b 使用熟悉物品(如家人的照片、時鐘)幫助患者定向
B 增強認知刺激
a 讓患者參與對話、閱讀、簡單認知活動
b 提供清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資訊,幫助病人恢復認知
C 促進正常睡眠
a 避免過度使用鎮靜劑
b 白天增加活動量,晚上減少干擾
D 避免不必要的約束
a 身體約束可能加重譫妄,應盡量避免
3. 支持性護理
A 維持水分與營養:確保患者有足夠的營養與水分攝取
B 預防跌倒與併發症:
a 安排親屬陪伴
b 使用床邊欄杆與輔助器
C 促進日常活動:鼓勵患者適度活動,避免長時間臥床導致失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藥物治療(輔助治療)
藥物治療僅在非藥物治療無效或患者症狀嚴重時使用,例如 幻覺、躁動、攻擊行為 明顯影響患者或他人安全時。
1. 抗精神病藥物(首選)
=適用對象:
A 有嚴重幻覺、妄想、激動、暴力行為
B 影響醫療處置(如拔除導管、抗拒治療)
=常用藥物:
A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a (Quetiapine):常用於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患者,以減少運動副作用
b (Risperidone):適用於一般譫妄患者
c (Olanzapine):適用於躁動嚴重者
d (Aripiprazole):副作用較少
B 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a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常用於急性譫妄,特別是ICU患者
- 副作用較多(如錐體外症候群),應低劑量短期使用
2. 鎮靜劑(苯二氮平類,僅限特定狀況)
苯二氮平類藥物(如勞拉西泮Lorazepam)通常不作為第一線治療,僅適用於:
A 酒精或苯二氮平戒斷引起的譫妄
B 抗精神病藥無效,且患者躁動影響治療
3. 其他藥物
Q Memantine:研究顯示可能幫助減少失智症相關譫妄
B Melatonin:用於改善睡眠與調節晝夜節律
C Dexmedetomidine:適用於ICU譫妄,具有輕度鎮靜效果但不影響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譫妄症的預防
對於 高風險患者(如老年人、ICU住院病人、手術後病人),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1. 保持病人清醒、減少鎮靜劑使用
2. 促進正常的晝夜節律(適當的光照與活動)
3. 營養與水分補充,避免低血糖與脫水
4. 預防感染,如導尿管、靜脈導管的妥善管理
5. 減少住院時間與不必要的醫療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譫妄症的治療重點在於 找出並治療病因,並以 非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對於躁動與幻覺嚴重者,可短期使用 抗精神病藥物,但應避免長期依賴。預防方面,則應透過 環境管理、睡眠調整、電解質平衡與感染控制 來降低發生率,特別是在老年病人與ICU住院病人中。
這些方法的綜合應用,可有效改善譫妄症狀,降低住院時間與長期併發症風險。
訪綱問題:
Q問題 1=老年人瞻妄症是什麼?
Q問題 2=為何會發生老年人瞻妄?
Q問題 3=它會有哪些症狀需要注意? A回答3
Q問題 4=哪些人容易患上老年膽妄症?為什麼? A回答4
Q問題 5=臨床上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A回答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