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標題】: 爆發式成長的關鍵:打造屬於你的人生升級系統 【楊聰財專欄】

【副標題】: 從認識自我到翻轉命運——14堂底層思維課的實踐與整合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引言】: 你是否曾懷疑,自己已用盡全力,卻依然過著平凡的一生?你是否害怕平庸,卻又在生活裡無力掙扎?《爆發式成長》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知識的工具書,更是一場關於命運重塑的深刻對話。本文將結合理性與感性,透過具體案例說明如何從內而外實踐14堂底層思維課,跨越人生迷霧,進入清晰、有力、可持續的成長軌道。

 

【真實案例】: 人物:林育誠,35歲,台北人,科技業中階主管。 時間:20233月至20242月 地點:台北市、宜蘭山區、線上社群 事件:經歷職涯瓶頸後,透過14週自我挑戰與書中方法實踐,成功突破困境,轉型為數位策略顧問。

 

育誠在2023年春天感到極度迷惘,身為一家科技公司的PM,他感受到晉升停滯、創意枯竭、人際關係緊繃。某日滑手機時看到《爆發式成長》推薦,便決定用書中的14堂課程進行為期14週的自我重塑計劃。他制定每日晨讀、每週反思、每月實作,搭配心智圖與高效工具,從認識自己到建立品牌,逐步打破內在枷鎖。

 

【十個重點內容】:

 

一、認識自己:從幼稚速率到內在坐標的釐清 育誠從每日五分鐘的日記開始,記錄情緒與思維,透過MBTI與九型人格,深層挖掘自我模式。他發現自己長期壓抑情緒、過度追求完美,影響人際合作與決策速度。生理上他注意到自己壓力過大導致失眠,心理上則發現缺乏歸屬感。

 

二、重組思維:底層思維重塑行為邏輯 他學習區分火花思維與長線思維,對於短期專案以創新切入、長期職涯則採取長遠規劃。例如,他將Side Project部落格當作火花練習場,而長線佈局於數位轉型領域。這使他思考更宏觀,也能快速適應變動。

 

三、格局認知:從視角轉換到價值重構 育誠習慣把每件事分為可控與不可控。他學會透過「三度理論」(高度、深度、法度)來分析問題,例如:與主管衝突時,不只看情緒,更分析組織變革中的人性摩擦,提升處世高度。

 

四、知識管理:建立輸入與輸出的循環系統 他設立「知識筆記庫」與「實作任務表」,不再盲目收集,而是透過週計劃整合閱讀與輸出。他從只收藏資訊到每週輸出一篇專文,從而建立業界影響力。這個策略有效減少知識焦慮。

 

五、溝通表達:從說清楚到影響人 他參與Toastmasters社群訓練,從演講練習到主持論壇,提升了說話的邏輯與感染力。他學會在會議中「先聽懂,再說服」,在內部專案簡報時獲得高層認可。

 

六、情緒管理:讓情緒成為內在引擎 育誠開始進行冥想與「情緒ABC日記法」,辨識觸發點與行為後果。他不再逃避憤怒與挫折,而是練習用語言去描繪感受,讓情緒從內耗變成驅動力。他在年終考核遭遇低評價時,轉為反思契機,重整計畫。

 

七、自律機制:從刻意練習到節奏掌握 他導入番茄鐘工作法與「一週一主題」學習法,找到自己最佳學習節奏。他把跑步作為身心儀式,每天清晨5:30固定起床,形成「身體叫醒意志」的正循環。

 

八、時間與目標管理:以終為始的倒推法 育誠不再「待辦清單塞滿日常」,而是以終局目標「成為數位顧問」反推三年計畫。他設定季度主題(如內容產出、行銷學習、接案實作),並用甘特圖與OKR監控進度。

 

九、影響力與品牌管理:從無聲到發聲 他運用LinkedIn撰寫專欄,分享數位轉型案例與學習心得,三個月內粉絲從100人增至3000人。他的品牌定位是「懂人性又懂數位轉型的橋梁」,此一定位幫助他轉職成功。

 

十、人生決策力:把選擇權掌握在手中 育誠透過「決策金三角」分析(資訊-選項-結果),決定辭去原公司職位,創立自己的顧問品牌。他說:「最困難的不是做決定,而是相信自己能承擔決定後的一切。」這成為他成長的轉折點。

 

【多重視角整合分析】:

 

-生理面:透過規律作息、運動與飲食改善,育誠減少頭痛、失眠與腸胃問題,身體變強壯也支撐他更多嘗試。

 

-心理面:藉由內在探索與情緒管理,他建立自我接納,減少自我否定的循環,提升抗挫力與自信心。

 

-社會面:他從職場人際焦慮,轉向主動溝通與合作,建立影響圈與貢獻圈,創造更多連結。

 

-靈性面:透過晨間寫作與冥想,他找回初心,重新定義「工作的意義」,把幫助他人數位轉型當作人生使命,內心更穩定與平靜。

 

【結語】:

 

爆發式成長從來不是偶然,而是一場內在革命。育誠的轉變不是奇蹟,而是持續小步實踐的累積。他的故事提醒我們:突破不是外在條件,而是內在覺醒的結果。若你也在尋找人生的出口,請記得——真正的力量,來自願意重新認識自己的那一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