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cious Book感與知 讓心有意識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Feeling and Knowing Making the Mind Conscious

20240928 心腦讀書心得分享

 

#感與知 讓心有意識 書籍 Feeling and knowing making the mind conscious 安東尼歐 初期共有五個部分

ANSWER

 

 

    《感與知:讓心有意識》(Feeling and Knowing: Making Minds Conscious)是由安東尼歐·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撰寫的一本深度探討意識與情感之間關係的書籍。安東尼歐·達馬西奧是一位知名的神經科學家,他在情感與意識研究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他的研究不僅對心理學、神經科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啟發了臨床精神心理學的實務操作。這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深入探討了意識的本質及其如何透過感覺與知覺而形成。以下是每個部分的詳細內容和重點,以及這本書在臨床精神心理學上的運用與推薦理由。

 

第一部分:探索心智的起點

 

=內容概要:

 

本書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作者對於「心智」與「意識」的基本觀點與理論。他從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試圖解釋心智活動的起點及其在生物體內的運作方式。作者首先提出了「感覺」(feeling)與「知覺」(knowing)之間的差異,並指出感覺是心智活動的最基本單位,亦是意識的源頭。感覺源自於個體對內外在環境刺激的反應,無論是情緒上的感受還是身體上的感覺,都是心智系統運作的起點。隨後,他討論了感覺如何逐漸演變成為知覺,以及這種轉變如何促使個體對環境進行更有效的反應與適應。

 

=重點內容:

 

1.  感覺與知覺的區分:感覺是意識形成的基礎,而知覺則是感覺的更高層次反應。感覺為心智提供了基本的反饋機制,而知覺則是基於感覺之上的理解與認知過程。

 

2.  情感與意識的連結:情感(emotion)是感覺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不僅是生理反應的表現,亦是心智在應對外在環境時所展現的適應策略。

 

3.  原始感覺的生物學意涵:達馬西奧提出「原始感覺」(primordial feelings)的概念,指的是那些未經思考、未經過濾的基本感受,如痛苦、愉悅等,這些感覺奠定了後續複雜心智活動的基礎。

 

第二部分:意識的演化與發展

 

=內容概要:

 

第二部分著重探討意識的演化過程,作者以進化論的觀點來分析意識在生物演化歷程中的發展。達馬西奧指出,意識並非某種單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種心智機能所組成的複雜系統。意識的產生源於生物體對環境變化的應對需求,這種需求促使心智逐漸發展出更高層次的知覺與理解能力。進化過程中,生物體先經歷了簡單的反射與感覺反應,隨後才發展出複雜的情感、記憶與推理能力,最終形成了人類所擁有的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

 

=重點內容:

 

1.  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意識並非單純的心理現象,而是生物體在應對環境變化時所形成的生物學機制。這種機制包括感覺與情感的整合、身體狀態的反應及行為策略的調整。

 

2.  情感在意識發展中的角色:情感不僅是一種反應模式,更是一種適應策略,幫助生物體在不同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

3.  自我意識的形成:自我意識是人類意識的最高階段,它使人類能夠反思自身行為與情感,並透過這種反思進行自我調整與適應。

 

=第三部分:情感與意識的神經機制

 

=內容概要:

 

第三部分深入探討了情感與意識的神經機制。達馬西奧透過多年的神經科學研究,揭示了大腦中控制情感與意識的主要區域,並解釋了這些區域如何協同運作以產生意識。他提出了「軀體標誌理論」(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指出情感標誌(emotional markers)在決策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情感標誌能夠幫助個體在面對多重選擇時進行快速、準確的判斷。

 

=重點內容:

 

1.  大腦區域的功能分工:情感與意識的神經機制主要涉及前額葉皮質、邊緣系統(如杏仁核與海馬迴)以及腦幹。這些區域的協同作用使得情感、記憶與行為反應得以整合。

 

2.  軀體標誌理論的應用:軀體標誌理論強調了身體反應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當個體面臨選擇時,情感標誌能夠作為一種「預警系統」,幫助個體避免潛在危險並做出更具適應性的選擇。

 

3.  情感標誌與自我意識的連結:情感標誌不僅影響決策過程,亦參與了自我意識的形成,透過對情感標誌的反思,個體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與情感反應。

 

=第四部分:意識的層次與整合

 

=內容概要:

 

第四部分探討了意識的不同層次與整合過程。

作者將意識分為三個層次:

A=核心意識(core consciousness

B=擴展意識(extended consciousness

C=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

 

核心意識是最基本的意識層次,負責對外界刺激進行即時反應與感知;擴展意識則包括了記憶與時間感,能夠對過去經驗進行整合並預測未來結果;自我意識是最高層次的意識,涉及對自我的深度理解與反思。

 

=重點內容:

 

1.  核心意識的特徵:核心意識主要負責對當前環境刺激進行快速反應與感知,具有即時性與自動性。

2.  擴展意識的功能:擴展意識能夠將過去經驗與當前情境進行整合,形成長期記憶與時間感,幫助個體進行預測與規劃。

3.  自我意識的深度反思:自我意識使個體能夠進行深度反思與自我理解,這不僅有助於個體行為的調整,亦能夠促進情感的穩定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第五部分:意識的未來發展與臨床應用

 

=內容概要: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重探討了意識研究的未來發展及其在臨床心理學上的應用。達馬西奧指出,理解情感與意識的相互關係,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應對精神疾病與心理問題。他提出,許多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與創傷後壓力障礙)都是因為情感與知覺之間的失衡所引起的。因此,治療這些疾病的關鍵在於如何重新建立情感與知覺之間的和諧關係,並透過認知行為療法(CBT)、情感調節訓練及專念冥想等方法,幫助患者重建健康的情感模式。

 

=重點內容:

 

1.  情感調節在臨床心理學中的應用:情感調節是治療精神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透過改善患者對情感的理解與控制能力,可以減少情感波動對個體行為的負面影響。

 

2.  認知行為療法與情感重建:認知行為療法強調透過調整患者的認知模式來改變其情感反應與行為模式,這種方法對於治療憂鬱症與焦慮症具有顯著效果。

 

3.  專念冥想與自我意識的提升:正念冥想能夠幫助患者增強自我意識,提升對情感與思維的覺察力,進而促進心理健康與情感穩定。

 

=推薦理由

 

1.  深入淺出的理論講解:本書深入探討了情感與意識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生動的例子與詳盡的理論分析,使讀者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意識的本質及其運作方式。達馬西奧以生物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的多重視角,系統地解釋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對於想深入了解意識科學的讀者來說,本書是一個絕佳的參考來源。

 

2.  豐富的臨床應用價值:書中討論的情感與意識的理論,對臨床精神心理學具有高度的實用價值。許多情感失調及精神疾病的形成,皆可透過情感與知覺之間的失衡來解釋。因此,本書提供的情感調節、認知行為療法及正念冥想等治療策略,對於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3.  理論與實務結合:本書不僅具有高度的理論價值,亦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作者透過豐富的臨床案例,詳細說明了如何將情感與意識理論應用於臨床治療,幫助患者理解並改善其情感狀態。這種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寫作風格,使本書成為臨床治療師及心理學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書籍。

 

=臨床精神心理學上的運用

 

1.  情感調節訓練:透過理解情感與知覺的運作機制,臨床心理學家可以設計出有效的情感調節訓練,幫助患者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與調整自己的情感反應,從而改善情感失調所引發的心理問題。

 

2.  認知重建:書中提到的軀體標誌理論強調了情感在決策與行為調控中的作用,這種理論可以運用在認知重建中,幫助患者重新理解自身情感反應與行為模式,進而改變其認知與行為。

 

3.  自我覺察訓練:書中對自我意識的探討,可以幫助患者提升對自我的覺察力。透過正念冥想及自我反思訓練,患者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與思維模式,進而學會如何在面對壓力或情感困境時,做出更具適應性的反應。

 

總結來說,安東尼歐·達馬西奧的《感與知:讓心有意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意識與情感的相互關係。這本書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價值,亦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應對臨床精神心理學中的各種挑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