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3 4535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Q4=根據健保統計,台灣每年吞進10億顆安眠藥,其中50歲以上最大宗占了6成,若是長期依賴安眠藥,對腦會造成什麼影響?(Q.還有研究指出長期吃安眠藥、鎮定劑會導致腦功能退化,醫生怎麼看?)

ANSWER

 

長期依賴安眠藥和鎮定劑對腦部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議題,尤其是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他們使用安眠藥的比例較高。根據近幾年的研究與醫學觀察,以下是針對長期依賴安眠藥對腦功能的影響進行的一些分析。

 

1. 腦功能退化的風險

 

多項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安眠藥或鎮定劑可能會加速腦功能的退化,特別是在記憶、注意力和認知能力方面。這些藥物可能會對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系統產生持續性的抑制作用,干擾大腦的正常運作,進而導致以下幾點影響:

 

A• 短期記憶減退:長期使用安眠藥可能會影響短期記憶的形成與提取。這是因為安眠藥會干擾海馬迴的功能,而海馬迴是負責記憶處理的主要區域。

 

B• 認知靈活性降低:研究表明,長期使用安眠藥的人可能會表現出認知靈活性下降,難以快速適應新的情況或應對複雜的問題。這種情況在高齡者中特別明顯,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在自然老化的過程中失去部分功能。

 

C• 注意力缺陷:安眠藥的持續作用可能會減弱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使其更容易分心,影響日常生活的工作效率。

 

2. 誘發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型態的癡呆症

 

近年的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安眠藥與阿茲海默症等癡呆症的風險存在一定關聯。一些研究者認為,安眠藥可能會加速腦神經的退化,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這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A• β-類澱粉蛋白的積累:某些安眠藥可能會促進β-類澱粉蛋白在大腦中的積累,這是阿茲海默症發病的關鍵因素之一。這類蛋白會在神經細胞周圍形成斑塊,干擾神經訊號傳遞,最終導致神經退化。

 

B• 腦細胞再生能力下降:長期依賴安眠藥會抑制大腦中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大腦本身的恢復能力已經降低,再加上藥物的干擾,可能會加速神經系統的退化。

 

3. 睡眠質量的惡化

 

儘管安眠藥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入睡,但長期依賴這類藥物可能會對睡眠結構產生負面影響。安眠藥通常會改變正常的睡眠周期,尤其是抑制快速眼動(REM)睡眠,而這一階段對於記憶鞏固和腦功能恢復至關重要。以下是長期使用安眠藥對睡眠的具體影響:

 

A• 快速眼動睡眠的減少:REM 睡眠是大腦整理和鞏固記憶的關鍵階段,當REM睡眠受到抑制時,大腦無法有效地進行記憶的整理和處理,這會導致長期記憶能力的下降。

 

B• 睡眠依賴與戒斷效應:長期使用安眠藥的患者在停藥時,可能會經歷嚴重的戒斷症狀,並且發現很難自行入睡。這種戒斷效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焦慮和失眠,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4. 大腦神經傳遞物質的改變

 

安眠藥,特別是苯二氮平類藥物,會通過增強GABA(γ-氨基丁酸)的作用來抑制大腦中的神經活動。GABA 是一種主要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其作用是減少神經元之間的訊號傳遞。長期使用這類藥物會改變大腦中GABA系統的平衡,導致下列影響:

 

A• 神經適應性:長期使用苯二氮平類藥物會導致大腦對GABA的依賴性增加,神經系統會逐漸適應藥物的存在,導致藥效下降,患者需要更高的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這種神經適應性會導致大腦無法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正常運作,並且可能引發焦慮和其他精神健康問題。

 

B• 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統的影響:一些安眠藥也會對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統產生影響,這些神經傳遞物質與情緒、認知功能和整體腦健康密切相關。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情緒波動和憂鬱症狀加重。

 

5. 腦血流量和腦代謝的影響

 

一些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安眠藥可能會改變腦部的血流量和代謝過程。這種改變可能會導致腦部功能下降,並增加中風和其他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具體的影響包括:

 

A• 腦血流量的減少:長期依賴安眠藥可能會導致腦血流量減少,尤其是在認知功能區域(如前額葉和海馬迴)。這種血流量的減少可能會加速這些區域的神經退化,進一步影響記憶力、注意力和判斷力。

 

B• 腦代謝活動的降低:安眠藥的抑制作用也會影響腦部的代謝活動,特別是降低腦部對葡萄糖的利用率。這可能會削弱腦細胞的能量供應,進而影響腦功能的正常運作。

 

6. 醫學觀點與建議

 

許多醫生對長期使用安眠藥持謹慎態度,尤其是對於50歲以上的患者,因為他們已經處於腦功能自然衰退的過程中。醫生強調應採取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來改善睡眠質量,例如:

 

A• 行為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被認為是治療失眠的有效方式,無需依賴藥物即可改善睡眠質量。這種療法通過調整睡眠習慣和改變對睡眠的錯誤認知來幫助患者入睡。

 

B• 生活方式的改變:醫生建議患者應該通過改善飲食、增加體育鍛煉和避免咖啡因等刺激物來提高睡眠質量。

 

C• 減少藥物依賴: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逐漸減少安眠藥的使用,並逐步過渡到其他非藥物的睡眠治療方法。這樣可以避免戒斷症狀和藥物依賴所帶來的副作用。

 

=總結

 

綜合上述研究與觀點,長期依賴安眠藥和鎮定劑對腦功能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減退,到可能引發的癡呆症風險,安眠藥的長期使用確實會對大腦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影響可能會更加明顯。因此,醫學專家普遍建議,應盡量採用非藥物的治療方式來應對睡眠問題,以減少對大腦健康的潛在損害。

 

5.國際研究指出,到底是每天睡眠不滿6小時 還是每天睡眠不滿7小時,失智機率高3倍?

(-也有研究說失眠是失智的前兆,睡不好真的會失智嗎?)

 A

-說明 失智的原因:大腦類澱粉斑的大量沈積, 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延緩失智症發生 –請務必舉出案例分享:「失智前幾年,就開始失眠」

-請務必舉出 案例分享 / 失眠可能是失智的前驅徵兆

- 是不是 失智長者遭遇睡眠障礙比例也高, 惡性循環,同時也會影響照護者

ANSWER

 

=失眠與失智的關聯:科學研究與案例分析

 

睡眠與大腦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繫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得到了強調,特別是在失智症風險的研究中。有多項國際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徵兆。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每天睡眠少於6小時或7小時是否會導致失智風險增加三倍的爭議,並討論睡眠不足對大腦的生理影響,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相關的類澱粉斑積聚。此外,我們還會分享實例,說明長期失眠如何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徵兆,以及失智長者面臨睡眠障礙的高比例與其對照護者的影響。

 

一、睡眠與失智的生理機制

 

1.  阿茲海默症與類澱粉斑積聚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與大腦中類澱粉斑的積聚有密切關聯。類澱粉斑由一種稱為β-類澱粉蛋白的物質形成,當它在大腦中過度累積時,會干擾神經元之間的正常溝通,進而導致神經細胞死亡和腦組織萎縮。

 

2.  睡眠對β-類澱粉蛋白的清除作用 睡眠是大腦清除廢物和修復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深度慢波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研究顯示這時腦脊液的流動加速,促進清除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大腦有效地清除這些有害蛋白質,從而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3.  睡眠不足與類澱粉斑的累積 反之,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干擾大腦的這一自然清除過程,導致β-類澱粉蛋白在大腦中的堆積。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甚至一晚就可能導致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增加,這表明長期缺乏睡眠可能會顯著提高失智風險。

 

4.  睡眠時間與失智風險的關聯性 不同的研究針對每天睡眠少於6小時或7小時的影響進行了探討。一項由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研究指出,每天睡眠少於6小時的個體在長期觀察中患上失智症的風險較高,這一風險是充足睡眠者的3倍左右。另一項由英國牛津大學進行的研究則指出,長期睡眠少於7小時的個體,同樣具有顯著增加的失智風險。

 

二、失眠作為失智的前驅徵兆

 

1.  失眠與失智的相關研究 有研究指出,失眠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特別是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長期失眠會導致大腦中的類澱粉斑加速累積,從而提前表現出認知功能的下降。瑞典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年齡較大且長期失眠的個體,出現失智症的時間往往比那些睡眠良好的人早。

 

2.  失智症患者失眠的惡性循環 失智症患者,尤其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常常經歷嚴重的睡眠障礙,這進一步加劇了認知功能的下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大約40-50%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經歷慢性失眠,這使得他們的認知功能惡化速度比正常患者更快。此外,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通常會進一步影響其照護者,導致照護者的身心健康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三、實例分享:失智症前的失眠徵兆

 

1.  案例一:L女士的失眠與失智經歷 L女士,65歲,在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之前的5年內,開始經歷嚴重的失眠。最初,她的失眠僅僅是偶爾的夜晚難以入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失眠症狀逐漸惡化,無法進行深度睡眠,並出現白天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經過睡眠專家和神經科醫生的檢查後,醫生發現她的腦脊液中β-類澱粉蛋白濃度升高,最終在數年後確診為阿茲海默症。L女士的經歷顯示,長期失眠可能是失智的前驅徵兆。

2.  案例二:P先生的慢性失眠與認知功能下降 P先生,72歲,長期受失眠困擾。大約在他被診斷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前的3年,他的睡眠質量急劇下降,每晚只能睡45小時,並頻繁醒來。隨著失眠的加劇,他的記憶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逐漸惡化,最終被診斷為MCI,這是失智症的早期階段。P先生的情況顯示,失眠可能與失智的早期徵兆密切相關,並強調了睡眠質量對於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性。

 

四、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與照護挑戰

 

1.  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 失智症患者常常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即夜晚無法入睡,白天則陷入昏昏欲睡的狀態。這種睡眠模式的紊亂不僅加重了患者的認知功能退化,還可能導致患者行為問題的惡化,如焦躁、迷失方向等症狀的增加。

 

2.  對照護者的挑戰 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會對其照護者產生極大的壓力。由於患者經常在夜間醒來或需要照顧,照護者往往也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這會導致其身體和心理上的疲勞,並可能進一步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因此,如何幫助失智症患者改善睡眠,並提供照護者必要的支持,是失智症護理中的重要課題。

 

五、改善睡眠與預防失智的策略

 

1.  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 幫助改善睡眠的第一步是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無論是失智症患者還是健康的老年人,規律的睡眠習慣都有助於促進良好的睡眠質量。

 

2.  創造適宜的睡眠環境 創造一個安靜、舒適且昏暗的睡眠環境有助於促進深度睡眠。此外,適度降低睡前的光線暴露,例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也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

 

3.  進行適度的體育鍛鍊 定期進行體育鍛鍊已被證明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尤其是對於老年人。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度鍛鍊,如散步或輕度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減少失眠的發生。

 

4.  治療失眠 當失眠成為一個持續性問題時,專業治療是必要的。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CBT-I)已被證明是治療慢性失眠的有效方法。此外,針對失智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鎮靜劑或抗焦慮藥物來幫助他們改善睡眠。

 

=結論

 

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無論是每天少於6小時還是7小時,都可能顯著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並且失眠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徵兆。睡眠對大腦的β-類澱粉蛋白清除具有重要意義,充足的睡眠能夠延緩或減少失智症的發生。然而,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也常常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病情並增加照護者的負擔。通過改善睡眠習慣、進行適度運動以及採取必要的專業治療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失智風險並提高生活質量。

 

這些結論強調了早期發現和治療失眠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那些有失智症風險的個體而言,充足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大腦健康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