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此呂》黃子佼 戀童症3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問題8 什麼樣的情況,會養成戀童癖人格?青少年時期?

    戀童癖是一種複雜的精神問題,它不是簡單由於某種特定的情況或時期而形成的。然而,有些因素可能會增加一個人發展出戀童癖傾向的風險。這些因素可能包括:

1.  早期經歷:有些人可能在童年時期經歷了身體或情感上的虐待,或者在家庭環境中缺乏健康的親密關係。這些經歷可能會對他們的性偏好產生影響。

2.  心理精神健康問題:一些人可能有心理精神健康問題,如焦慮、憂鬱或人格障礙,這可能增加他們發展出戀童癖傾向的風險。

3.  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如孤立、社會邊緣化或缺乏支援系統,可能會增加一個人發展出戀童癖傾向的風險。

4.  性刺激:有些人可能對幼年期的特定性刺激產生強烈的興趣,這可能會導致戀童癖的發展。

5.  性教育和認知失調:缺乏正確的性教育或對性的錯誤認知也可能導致戀童癖傾向的發展。

在青少年時期,一些人可能會開始對性產生興趣,但他們對於性物件的偏好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於那些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出對幼童的性興趣的人來說,早期的干預和心理健康支持可能是至關重要的,以幫助他們理解和管理他們的情感傾向,並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問題9

黃子佼曾經自爆自己人格說自己親眼目睹媽媽外遇、爸爸房間有A片然後跟女明星歌手交往,但對方不承認等等,所以造就自己扭曲的性格。在醫師看來,這是藉口嗎?過往的病例中也有很多人是類似情況,才性傾向愈來扭曲嗎?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因為人格發展和性格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並非僅僅取決於單一事件或經歷。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多因素模型,即個人的性格和行為是由遺傳、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對於公眾人物自述的經歷,醫師會採取綜合的方式來評估其影響。這包括了解事件本身的影響,以及個人對事件的詮釋和應對方式。有些人可能會將某些事件解釋為造成自己性格特質的原因,但這不一定是全然準確的。

對於是否屬於藉口,這取決於個案的具體情況。有時候,某些經歷確實可能對人的性格產生影響,但過度依賴這些事件作為解釋個人行為的理由可能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因此,在心理評估中,醫師會試圖區分出個人經歷對性格的真正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藉口行為。

至於過往病例中是否有類似情況,這要視具體的研究和臨床報告而定。有時候,確實可以觀察到某些類型的經歷對個人性格產生持久影響,但同時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同時發揮作用。總的來說,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特的,並且需要個別評估。

 

#問題10

所以說戀童癖也可能是成年後,遭受到打擊才「轉變」的?青少年時期就是這樣的狀況和成年後才變成這樣的人格,哪一種比例較高?

    戀童癖通常被視為一種精神障礙,而這樣的性傾向往往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存在,而非成年後才「轉變」。在心理學上,這類性傾向通常被認為是早期發展階段受到環境、遺傳或神經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所形成的。雖然成年後的經歷可能對個人的性格和行為產生影響,但通常不會直接導致戀童癖的出現。

至於哪一種比例較高,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戀童癖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文化等因素。一般而言,大多數戀童癖者在青少年時期就有相關的性傾向,而非在成年後才發展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