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總統大選,你焦慮、失眠了嗎?當心選舉症候群上身!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身為台灣的一份子,我認為選舉是自由民主國家定期進行的政權爭奪戰,選賢與能是我們大眾的目標,人民的需求應該很單純:安居樂業吧!

    身為一位精神科專科醫師,同時擔任運作近20年的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是與本人同時榮獲百大良醫、台大榮譽教授胡海國醫師)的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本基金會每一到二年便會進行台灣精神健康狀態調查,根據「2018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到2018年的精神健康狀態趨勢,發現總統大選年對國人精神健康的負面衝擊與2008年金融海嘯威力相仿。

進一步說,我們近十多年的調查結果,都很清楚看到每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精神健康狀態都是最低的年份,因為這段選舉期間,特別是前後一個月,「選舉症候群」很容易上身。

選戰逼近,各政營拉攏民心,民調、選情也深深牽動著選民的心情。

個個有希望,人人沒有把握必勝,從候選人、候選人的親友和助選團、關心選舉的粉絲,甚至是投注的賭客民眾,心理、生理、環境互相影響,很容易造成焦慮、失眠、壓力感、坐立難安等身心失調狀況,讓「選前焦慮狀態」找上身。

特別是男性們聚在一起,話題總是圍繞著選舉,或是整天守著電視或網路政論節目,作息也紊亂不止。

選落放榜,幾家歡樂幾家愁,失敗、賭輸的人們很容易產生憂鬱、失落和精神不振的「選後憂鬱狀態」發生,此時也是秋冬氣溫轉涼之際,讓人心情更容易低落煩悶,好發「季節性憂鬱症」。

另外也有嚴重到出現妄想症、精神異常(Psychosis)的情形,例如就有個案說他有法力,他支持的人一定會當選;對手也知道他有法力,派人在跟蹤他、要對他不利。

以上的狀況,如果身心障礙已經干擾日常生活功能或人際互動,在精神醫學上,我們會建議就診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進行科學儀器評估與處置。從生理、心理(包括性格、情緒管理、壓力因應、思考模式)和環境(親友與家庭等)多方面著手,方可了解病因並且進行治本之道。

例如有一對夫妻分別支持不同政黨,為統獨爭議、香港事件等很多議題都吵得不可開交,脾氣變得暴躁、易焦慮,還出現睡眠障礙、頭痛,雙雙就醫;這對夫妻平時感情和睦,但一談到選舉就變臉、對立,看政論節目都選不同台,夫家、娘家也是為政治立場不同不相往來。

也有熱情的支持者常跑選舉場合,搖旗吶喊「凍選」,還要低頭滑手機PO上網,長期下來全身痠痛,手舉不起來。

選舉有勝有敗、是一時的,身心健康則是要永續經營的 。提供大家以下面對選局膠著時的因應之道:

1.如果對選舉過度投入,影響到身心的狀況,最好盡量避免接觸選舉相關話題, 由看、聽轉播,改成聽新聞或是看文字報導。

2.建議要對自己情緒有所覺察,如果發現對選舉過度投入,而引發身心症狀,最好就醫或尋求專業人員諮詢。

3.保持規律生活與飲食,學習自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