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 正向情緒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是兩個密切相關但有所不同的概念,主要用於衡量一個人的總體幸福狀態。

1.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o   定義:指個人對自己生活的總體評價,包括情感上的幸福和生活滿意度。通常由正面情緒、負面情緒和生活滿意度三部分組成。

o   衡量指標:

    正面情緒:經歷愉快和積極的情緒,如快樂、滿足等。

    負面情緒:經歷負面和消極的情緒,如悲傷、焦慮等。

    生活滿意度:個人對自己生活的總體評價和滿意度。

o   影響因素:個人的性格特質、社會關係、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等。

 

2.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   定義:強調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實現,主要關注個體的成長、自我接納、目的感、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良好狀態。

o   衡量指標(常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

    自我接納: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和接納。

    個人成長:不斷成長和發展的感覺。

    目的感:對生活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環境掌控:能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生活環境。

    自主性:獨立做出決定和判斷的能力。

    積極的人際關係:與他人建立溫暖、信任和滿意的人際關係。

o   影響因素:個人的價值觀、生活經歷、心理資源、社會支持等。

這兩個概念在心理學研究和實際應用中常常被用於評估和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態。

 

#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

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Ryff's Scal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PWB)是由心理學家Carol Ryff開發的一種用於評估個體心理幸福感的量表。該量表基於六個維度來測量心理幸福感:

1.  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這是衡量個體是否接受自己,包括對過去生活的肯定和對自己所有部分的接納。

2.  積極的人際關係(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衡量個體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是否能夠與他人建立深厚、可信賴的關係。

3.  自主性(Autonomy):衡量個體是否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是否能夠抵抗社會壓力,按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行事。

4.  環境掌控(Environmental Mastery):衡量個體是否能夠有效管理生活環境,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個人需求和願望。

5.  人生目標(Purpose in Life):衡量個體是否對生活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是否覺得生活有意義。

6.  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衡量個體是否具有不斷成長和發展的願望,是否覺得自己在持續進步和實現潛能。

這個量表通常包括54個專案(每個維度9個項目),或者較短的版本,包括18個項目(每個維度3個項目)。受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對每個項目進行評分,通常使用六點或七點Likert量表(例如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以下是一個簡化的例子,每個維度選一個問題:

1.  自我接納:我對自己的優缺點感到滿意。

2.  積極的人際關係:我有幾段非常親密的朋友關係。

3.  自主性:我能夠獨立思考並堅持自己的觀點。

4.  環境掌控:我能有效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5.  人生目標:我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和目標。

6.  個人成長:我一直在尋找自我提升的機會。

通過這些項目,可以評估個體在各個維度上的心理幸福感水準,從而更全面地瞭解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正向情緒的擴大效應 Fredrickson’s  Broaden-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

    正向情緒的擴大效應 Fredricksons Broaden-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

Fredrickson的正向情緒擴大建構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主要是由美國心理學家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的。這個理論強調正向情緒在個體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且解釋了正向情緒如何擴大個體的認知和行為範圍,進而建構長期的個人資源。

A=理論的核心概念:

1.  擴大效應 (Broaden Effect)

o   當個體經歷正向情緒(如快樂、興奮、感激等)時,他們的認知和行為範圍會擴大。這意味著個體在感受正向情緒時,會更有創意、更具靈活性、更能接受新事物,並且能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2.  建構效應 (Build Effect)

o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擴大的認知和行為範圍有助於個體建構持久的個人資源,這些資源包括身心健康、人際關係、知識和技能等。正向情緒的頻繁經歷會累積起來,並為個體的長期幸福感和韌性奠定基礎。

B=理論的應用:

1.  心理健康:

o   增強個體的正向情緒可以幫助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減少壓力和焦慮,提高幸福感。

2.  教育與工作環境:

o   在學校和工作環境中營造積極的氛圍,能促進學習和工作效率,提高創造力和合作精神。

3.  人際關係:

o   正向情緒有助於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連結和支持系統。

C=實證研究:

•  許多研究證實了正向情緒能夠擴大認知範圍,例如人們在感受快樂時,更能夠在問題解決中採取創新的方法。

•  正向情緒還被發現與身體健康有關,例如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更好的免疫系統功能。

透過理解和應用Fredrickson的正向情緒擴大建構理論,我們可以更好地提升個人和社會的整體幸福感和韌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