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學 習得的樂觀 learned optimism 卓越 熱情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習得的樂觀 learned optimism 定義 特徵 舉例
習得的樂觀(Learned Optimism)是一種由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們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改變自己對事件的解釋方式,從而變得更加積極和樂觀的心理狀態。
A=定義
習得的樂觀指的是個人通過學習和練習,改變對負面事件的解釋方式,使其變得更加正面和建設性,從而提高心理韌性和幸福感。
B=特徵
1. 內在控制感:相信自己能夠影響和改變生活中的事件,而不是覺得一切都是命運或外在力量決定的。
2. 積極的解釋風格:面對挫折或失敗時,傾向於認為這些事件是暫時的、特定的,而不是普遍的、永久的。
3. 高自尊和自信心:習得樂觀的人通常對自己有較高的評價,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挑戰。
4. 強大的應對策略:擁有有效的問題解決技巧和情緒調節能力,能夠在困難面前保持冷靜和理性。
C=舉例
1. 學業失敗:一個學生在考試中失敗了,習得樂觀的學生會認為這是由於這次準備不足,並計劃下次更努力,而不是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成功。
2. 職場困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習得樂觀的人會尋求解決方案,並相信通過努力可以克服,而不是放棄或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3. 人際關係:在人際關係中遭遇挫折時,習得樂觀的人會認為這是由於特定的情況或誤會,而不是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或人際關係總是失敗。
習得的樂觀強調個人主動改變思維方式的重要性,通過這種改變,人們可以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時,更加積極和有建設性地應對。
#SELIGMAN 提出 逆向-思考-結果模式 覺察發展樂觀思考方式過程中的四個要素 證據 替代證據 可能的後果 有用性
SELIGMAN 提出的逆向-思考-結果模式(Adversity-Belief-Consequence Model)是一種幫助人們發展樂觀思考方式的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四個要素:
1. 證據(Evidence):
o 這是對於消極想法的反駁,尋找與消極想法相反的證據。例如,如果一個人認為「我總是失敗」,他需要找出曾經成功的例子來反駁這種想法。
2. 替代證據(Alternative Evidence):
o 這是對消極想法提供另一種解釋。替代證據是提出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而不是直接接受消極想法。例如,考試不及格可能是因為當時身體不舒服,而不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
3. 可能的後果(Possible Consequences):
o 這是評估消極想法可能帶來的結果。思考這些消極想法會對生活造成哪些影響,有助於理解這些想法的非理性。例如,持續認為自己無法成功會讓人失去動力,從而影響未來的努力。
4. 有用性(Usefulness):
o 這是評估消極想法的實用性。思考這些想法是否真的有助於解決問題或改善情況。如果這些想法沒有實際的幫助,那麼應該學會放下,尋找更積極和建設性的思維方式。
這四個要素幫助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夠以更理性和積極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提高應對壓力和挑戰的能力,培養樂觀的心態。
#卓越 EXCELLENCE 卓越與成就的研究 A. Ericsson 針對專業的卓越的研究 刻意操練 deliberate practice Simon & Chase 對圍棋專家的研究提出十年法則 D. Lener 提出正向卓越
卓越與成就的研究
1. A. Ericsson 針對專業的卓越的研究
o A. Ericsson 是專業卓越研究的重要人物。他的研究強調在各領域中達到卓越的關鍵在於“刻意操練” (deliberate practice),即通過有目的和持續的練習來提高技能。
2. 刻意操練 (Deliberate Practice)
o Ericsson 認為,與一般的練習不同,刻意操練是有針對性和高強度的練習,旨在挑戰個體的現有技能水平,並促進其不斷進步。這種練習方式需要專業的指導和反饋。
3. Simon & Chase 對圍棋專家的研究提出十年法則
o Simon 和 Chase 通過對圍棋專家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十年法則”,即在某個領域達到專業水平通常需要至少十年的專注練習和經驗積累。
4. D. Lener 提出正向卓越 (Positive Excellence)
o D. Lener 提出的正向卓越強調積極心態和正向心理學在達成卓越中的重要性。他認為,除了刻意操練,個體的積極心理狀態和正向動機也是實現卓越的關鍵因素。
#正向心理學 熱情PASSION RV Vallerand 熱情兩中類型 和諧式 強迫式
正向心理學中的熱情(Passion)概念由Robert Vallerand等學者提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和諧式熱情(Harmonious Passion)和強迫式熱情(Obsessive Passion)。這兩種類型的熱情對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有不同的影響。
A=和諧式熱情(Harmonious Passion)
和諧式熱情是指個人對某活動的熱愛與其生活的其他方面相互協調,不會與其他生活領域產生衝突。這種熱情通常來自於內在動機,個人可以自主地選擇何時參與該活動,並在活動中找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和諧式熱情的特點包括:
• 活動能夠提供內在的愉悅感。
• 個人能夠靈活地安排時間參與活動,且不會影響其他生活領域。
• 與活動的關係是自主的和積極的。
• 有助於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
B=強迫式熱情(Obsessive Passion)
強迫式熱情則是指個人對某活動的熱愛超過了合理範圍,導致其生活的其他方面受到影響。這種熱情通常來自於外在壓力或內在的強迫感,個人感到不得不參與該活動,否則會感到焦慮或內疚。強迫式熱情的特點包括:
• 活動的參與帶有強烈的強迫感和內在壓力。
• 活動會與其他生活領域發生衝突,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
• 個人可能會因為過度投入活動而忽視其他重要的生活需求。
• 容易導致心理壓力、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
C=兩種熱情的對比
和諧式熱情和強迫式熱情在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上的影響有明顯的不同。和諧式熱情通常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較低的壓力水平和較好的心理健康狀況相關;而強迫式熱情則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對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Robert Vallerand的研究表明,培養和諧式熱情而避免強迫式熱情,對於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