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12電話恐懼症/洋蔥大哉問 - 手機不離身,但寧可打字,也不願接電話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panel.pixnet.cc/#/
=定義/特徵/原因/處置/預防
#電話恐懼症(Telephobia)
電話恐懼症(Telephobia)是一種對於打電話或接電話感到極度焦慮、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狀態。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習慣使用文字訊息(如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的年輕族群中更為普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義
電話恐懼症(Telephobia)並非正式的心理疾病診斷名稱,但它與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有一定的關聯。這種恐懼並非單純的不喜歡打電話,而是當事人會因為要打電話或接電話時出現明顯的焦慮反應,甚至會想盡辦法避免通話。根據研究,大約有 76% 的年輕人更喜歡用文字溝通而非語音通話,而約 20% 的人對於打電話有明顯焦慮感(Davis, 20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特徵
電話恐懼症的表現可能因人而異,但主要的症狀包括:
1. 心理層面
o 害怕接到來電或主動打電話。
o 在撥打電話前感到焦慮,甚至反覆練習該說的內容。
o 在接到電話後出現腦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的感覺。
o 逃避需要電話溝通的情境,例如讓別人代為聯絡。
o 接完電話後持續擔心自己說錯話或表現不佳。
2. 生理層面
o 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
o 胃部不適或噁心。
o 肌肉緊繃,手心冒汗。
o 在電話鈴聲響起時出現強烈的壓力反應。
3. 行為層面
o 儘量使用簡訊、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來代替通話。
o 看到陌生來電號碼時不接聽,甚至關掉鈴聲。
o 拖延或完全避免需要打電話的事情,如預約醫生、訂餐等。
o 需要事先準備完整的對話內容或列出通話提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因
電話恐懼症的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心理學、環境影響和個人經驗。
1. 心理因素
• 社交焦慮:害怕與人交談、擔心被拒絕或被批評,這與社交焦慮症有關。
• 害怕尷尬:擔心自己在電話中表現不好、說錯話或無法即時回應對方問題。
• 完美主義傾向:過度在意自己的表現,害怕不夠專業或回答不夠好。
2. 環境與成長經驗
• 成長環境影響:童年時期若經常被糾正語言表達,或遭受批評,可能導致對說話的恐懼。
• 科技改變溝通方式:許多年輕人習慣透過文字溝通,而缺乏口語對話的練習,導致對語音溝通感到不自在。
• 過去負面經驗:曾在電話中經歷尷尬或負面的事件,如被拒絕、誤解,可能導致電話恐懼。
3. 生理與神經機制
• 壓力反應:電話恐懼可能與腦部杏仁核(amygdala)過度活躍有關,這個區域負責處理恐懼和焦慮情緒。
• 多巴胺與腎上腺素影響:面對壓力時,體內會釋放腎上腺素,導致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這些身體反應進一步強化了對電話的恐懼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處置
對於電話恐懼症,以下方法可以幫助減少焦慮並改善電話溝通能力:
1. 行為療法
• 逐步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從簡單的通話開始,例如先與熟悉的親友通話,逐步提升對話難度,如打電話訂餐、與同事交談等。
•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透過辨識和挑戰負面思維來減少對電話的恐懼,如「我一定會說錯話」可以改為「我可以慢慢說,對方會理解」。
2. 放鬆與減壓技巧
• 深呼吸法:在撥打電話前深呼吸幾次,減少焦慮感。
• 正念冥想:透過正念訓練,提高對當下情境的接受度,減少過度擔憂。
3. 溝通技巧訓練
• 預先準備:寫下對話重點,但避免過度依賴腳本,以免變得過度僵硬。
• 模擬練習:與朋友或家人模擬通話場景,熟悉電話對話模式。
4. 藥物治療(如有需要)
若電話恐懼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考慮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抗焦慮藥物(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或短期使用 β-阻斷劑來降低身體的焦慮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預防
電話恐懼症雖然可能源於成長經驗或社交焦慮,但透過以下方法可降低發生的機率:
1. 從小培養電話溝通能力
• 在家庭或學校中鼓勵兒童和青少年練習打電話,例如讓孩子幫忙打電話訂披薩或問問題。
2. 養成適應不同溝通方式的習慣
• 避免完全依賴文字溝通,平時可以多與朋友或同事進行語音或視訊聊天,以減少對語音對話的恐懼。
3. 建立健康的自信心
• 訓練自己在不同社交場合勇於開口說話,提升自信。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電話溝通並不需要完美無缺,最重要的是能夠有效表達想法。
4. 管理焦慮與壓力
• 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和健康飲食都有助於降低焦慮程度,減少對電話的恐懼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電話恐懼症雖然不是正式的精神疾病,但對於許多人來說,確實會影響社交、工作和生活品質。透過逐步暴露、行為療法、放鬆技巧和溝通訓練,可以有效減少對電話的焦慮感。隨著現代社會的溝通方式逐漸變遷,我們應該在適應新科技的同時,也保有一定的語音溝通能力,以提升人際互動的效率與品
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rvThe-VUekzEsV5pLbspg/community?lb=UgkxBPRhy2--AMuH3xEcLgkwFllbrXSqrQ-a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