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630 Management B C柔韌管理學

文章主標題:

柔韌管理學:在溫柔與堅定之間,找回領導的靈魂【楊聰財專欄】

「終結列讀者想給的一本職場生存模式所有答案」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重要參考資料

柔韌管理學黃昭瑛(Yuki時報出版2025/03/25

 

#分段標題:

 

1.  前言:柔韌時代的管理哲學

2.  柔中帶剛:竹子式領導的本質

 

3.  案例解析:三明治主管的重生

4.  柔性管理的十大核心觀念

 

5.  生理層面:健康才能管理得穩

6.  心理層面:以同理心為管理核心

 

7.  社會層面:溝通、文化與團隊氛圍的力量

8.  精神與靈性:找回內在信念與使命感

 

9.  柔韌管理在AI時代的不可取代性

10. 結語:真正走遠的,是懂得變通的人

 

1. 前言:柔韌時代的管理哲學

在變化快速且不確定的時代裡,傳統的權威式管理已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需要更高度彈性與情感智慧的管理型態。黃昭瑛(Yuki)老師提出的「柔韌管理學」,以她二十多年來從基層到跨國公司總經理的歷練為底蘊,重新定義了什麼是「有效管理」:那是一種能在溫柔與堅定之間找到平衡的藝術。

 

2. 柔中帶剛:竹子式領導的本質

柔韌管理學的精髓,就像竹子一樣:外柔內剛,風雨中不折不斷。這種管理強調的不是單一指令的服從,而是理解、陪伴與引導,讓團隊在充滿信任的氛圍中自我發展與負責。

 

3. 案例解析:三明治主管的重生

【案例人物:林怡君】

A• 人物:林怡君,35歲,某科技公司產品經理,剛升任中階主管。

B• 時間:20241

C• 地點:台北一家中型新創科技企業

D• 事件:在接管一個設計師和執行組成的小組後,因為新舊角色點展激烈,小組維持低潮。

 

初時,他如像許多新手一樣,對上不敢說不,對下無法引領,似乎大家也不信會。

 

Yuki的書告訴他:「當老闆不出手的時候,是讓你練技。」

於是,他開始於上下之間帶來深層對話,自我擔負KPI,同時也先從工作上的點漲着手,用了一個月,終於斷對小組的低潮,小組也重新帶來成長和相信。

 

4. 柔性管理的十大核心觀念

 

-1. 溫柔是力量,不是軟弱

2.  堅定不是強硬,而是穩定

 

3.  領導的價值,在於激發潛能,而非命令

4.  情緒管理是領導者的基本功

 

-5. 用提問代替指示,用陪伴替代監督

6.  尊重差異,打造多元團隊

 

7.  觀察細節,比強硬決策更關鍵

8.  同理心不是退讓,而是智慧

 

9.  與其要人「服從」,不如贏得「認同」

-10.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帶出主人翁精神

 

5. 生理層面:健康才能管理得穩

 

柔韌管理強調「有節奏的生活才能有節奏的領導」。Yuki主張主管與團隊都應具備基本健康意識:

A• 避免長期過勞:如規律安排午休與假期

B• 鼓勵活動與運動文化

C• 理性看待「超時加班」的表現文化

D• 健康飲食與睡眠亦需落實

 

一個身體過度緊繃、疲憊不堪的主管,難以做出穩健的判斷,也無法帶領團隊持續發展。

 

6. 心理層面:以同理心為管理核心

柔韌管理的心理基礎在於:共感力。

A• 接管新團隊時,先懂能總點傷和安全感缺乏

B• 對部將的個体狀態、背景有足夠的理解

C• 想像力與默觀力是情緒學習的其一

 

如果能將情緒變成信任的基礎,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效率和高心力的組織。

 

7. 社會層面:溝通、文化與團隊氛圍的力量

 

柔韌管理認為,企業文化不是靠寫手冊建構,而是靠主管的每日表現樹立榜樣。

A• 主動、溫暖的辦公室閒聊成為紓壓機制

B• 明確又人性化的溝通架構防止資訊失焦

C• 鼓勵錯誤學習文化,讓員工敢嘗試與發言

D• 創造心理安全的空間(psychological safety

 

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下,員工不再只是打工仔,而會逐步內化為共創者。

 

8. 精神與靈性:找回內在信念與使命感

 

管理不只是外在行為,柔韌的力量往往來自內在對價值與意義的確立。

A• 領導者需自問:「我為何而做這份工作?」

B• 透過服務他人、啟發團隊找到更高目的

C• 遇見低谷時,用靈性的自省作為指引

 

許多成功主管,都曾在壓力與迷失中找回初心,像是Yuki所言:「只要記得我為何出發,就不會害怕風雨。」

 

9. 柔韌管理在AI時代的不可取代性

 

AI大量取代重複性任務的時代,人類管理者要發揮的價值反而集中於:

A• 人際洞察力

B• 情緒引導與共感力

C• 跨部門溝通與文化整合

D• 危機處理中的決策彈性

 

這些能力,正是柔韌管理所強調的重點。管理將不再是發號施令的角色,而是促進創造與理解的橋樑。

 

10. 結語:真正走遠的,是懂得變通的人

 

《柔韌管理學》不僅是一套管理技術,更是一種存在姿態。它要我們相信,堅持與退讓、理性與情感,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人生本就充滿變動與張力,唯有柔中帶韌,才能在職場、社會與內心中找到穩固的立足點。

 

正如那句經典所說:「不在於你多強,而在於你能否適應變化。」

柔韌,是一種活下來、活得好,且帶領他人一同前行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