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社會漂流理論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社會漂流理論的內容

    社會漂流理論(Social Drift Theory)主要用來解釋社會經濟地位(SES)和精神健康之間的關係。這個理論提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會經歷社會經濟地位的下降,這意味著精神健康問題會導致個體從較高的社會階層“漂流”到較低的社會階層。以下是這個理論的主要內容:

1.  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根據社會漂流理論,個體在遭遇精神健康問題後,可能會失去工作、收入來源或社會支持,導致社會經濟地位的下降。

2.  精神健康和社會支持:精神健康問題會影響個體的社會功能和人際關係,從而減少他們獲得社會支持的機會。

3.  持續性的社會漂流:一旦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下降,他們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低社會經濟地位本身也會增加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這導致進一步的社會漂流。

4.  社會排斥:精神健康問題可能會導致社會排斥,這進一步惡化個體的社會地位和心理健康。

5.  雙向關係:社會漂流理論強調,精神健康和社會經濟地位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精神健康問題可以導致社會經濟地位的下降,反之,低社會經濟地位也會增加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

這個理論在研究精神健康和社會經濟地位的動態關係時具有重要的解釋力,特別是幫助我們理解精神健康問題如何影響個體的社會和經濟生活。

 

#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是一項假設心理疾病與社會階級有關的學說

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確實是一項假設心理疾病與社會階級有關的學說。根據這個假說,個體由於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鬱症)所帶來的功能障礙,會導致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下降,這個過程被稱為社會降階(social drift社會降級(social decline。這種假說與社會因果假說(social causation hypothesis)相對立,後者認為社會經濟地位低下是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

簡而言之,遷移假說主張心理疾病導致個體的社會地位下降,而不是社會地位低下導致心理疾病。

 

#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社會漂流理論

    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或社會漂流理論(social drift theory)是一種解釋社會經濟地位與精神疾病之間關係的理論。該理論主要提出以下觀點:

1.  社會漂流理論的基本觀點:

o   精神疾病會導致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下降。即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因為無法有效地維持工作和社會功能,會逐漸滑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

o   這與另一種理論——社會選擇假說(social selection hypothesis)相對立,後者認為社會經濟地位低會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風險。

2.  理論背景:

o   社會漂流理論首先由法國社會學家艾米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提出,隨後被多位學者進一步發展和驗證。

o   該理論的驗證主要依賴於縱向研究,即通過長期觀察同一個體或群體的社會經濟地位變化和精神健康狀況。

3.  應用與研究:

o   許多研究支持社會漂流理論,特別是在解釋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社會經濟地位變化方面。

o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質疑該理論的普適性,認為不同的精神疾病和不同的社會環境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模式。

總的來說,遷移假說(社會漂流理論)提供了一個解釋精神疾病與社會經濟地位之間複雜關係的視角,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驗證和完善。

 

#從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社會漂流理論加以省思 如何改善掉到低社經地位

    遷移假說(drift hypothesis)或社會漂流理論(social drift theory)通常用於解釋個體從較高社會經濟地位向較低社會經濟地位的移動。這一理論在精神健康研究中尤為常見,表明精神疾病可能導致個體社會地位的下降,而不是社會地位的低下導致精神疾病。

要改善掉到低社經地位的情況,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教育和職業培訓

•  提升教育水平: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特別是對那些處於低社經地位的人群。教育是擺脫貧困和提升社經地位的有效途徑。

•  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專業技能培訓,使個體能夠獲得高薪工作機會,提高其職業競爭力。

2. 心理健康支持

•  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務,減少精神疾病對個體生活的負面影響,從而減少其社經地位的下降風險。

•  早期干預:早期發現和干預心理問題,防止問題惡化,避免個體社經地位進一步下降。

3. 經濟支持和福利

•  經濟援助: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援助,幫助他們渡過經濟困難時期,減少社經地位下降的風險。

•  社會福利計劃:設立和完善社會福利計劃,如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4. 社區和社會支持

•  社區資源:加強社區建設,提供更多的社區資源和支持,幫助個體在困難時期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支持。

•  社會網絡:促進社會網絡的建立和維護,幫助個體通過社會關係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資源。

5. 政策和法律

•  促進社會公平:制定和執行促進社會公平的政策,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機會。

•  反歧視法規:加強反歧視法規,確保所有人都能夠公平地享受教育、就業和社會服務。

透過綜合以上各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因遷移假說而掉到低社經地位的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