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19 Diet少量多餐還是多量少餐比較健康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Q問題=
依照生理心理健康考慮 少量多餐比較健康 還是 多量少餐比較健康 為什麼?
A回答
從生理健康的角度來看,少量多餐(一天吃5-6次小餐)和多量少餐(一天吃2-3次大餐)各有優缺點,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哪種飲食模式更健康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和代謝特性。以下是詳細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少量多餐的優缺點
#優點
1. 穩定血糖
Ao 少量多餐有助於防止血糖大幅波動,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或胰島素敏感度低的人(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
Bo 研究顯示,少量多餐可以減少胰島素劇烈波動,降低胰島素阻抗的風險(Chaput et al., 2011)。
2. 提高代謝率?(但影響有限)
Ao 有些研究認為頻繁進食可能會提升代謝率(熱效應),但影響其實不大,因為總熱量攝取才是影響代謝的關鍵(Schoenfeld et al., 2015)。
3. 減少飢餓感,控制食慾
Ao 少量多餐可能讓人更容易控制飢餓,避免暴飲暴食(Leidy et al., 2010)。
Bo 適合有易暴飲暴食或飲食失調問題的人。
4. 降低胃部負擔
Ao 適合胃食道逆流(GERD)或消化不良者,因為不會一次吃太多,減少胃酸分泌的壓力。
#缺點
1. 容易攝取過多熱量
Ao 如果每次進食沒有控制好份量,容易無意間攝取過多熱量,導致體重上升。
2. 可能影響胰島素反應
Ao 有研究顯示,頻繁進食可能會讓胰島素長時間保持在高水平,影響胰島素敏感度(Templeman et al., 2015)。
Bo 對於胰島素阻抗者或肥胖者,過於頻繁進食可能不利。
3. 不適合某些人群
Ao 一些人(如上班族、學生)可能無法頻繁進食,反而會造成時間管理困難或影響消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多量少餐的優缺點
#優點
1. 促進胰島素敏感度
o 一些研究顯示,少餐但集中攝取熱量(如間歇性斷食)有助於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糖尿病風險(Patterson et al., 2017)。
2. 可能幫助體重控制
o 減少進食頻率有助於控制總熱量攝取,降低體脂肪的累積,適合希望減重的人。
3. 改善腸胃健康
o 給予腸胃足夠的時間消化和休息,可能有助於腸道微生物的健康(Cani et al., 2013)。
4. 可能促進自噬作用(Autophagy)
o 研究顯示,較長時間不進食(如間歇性斷食)可能會促進細胞的自噬作用,有助於清除受損細胞,可能與抗老化、降低神經退化疾病風險有關(Yoshinori Ohsumi, 2016)。
#缺點
1. 血糖波動較大
o 有糖尿病或低血糖症狀的人,多量少餐可能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導致能量不穩定、疲勞感加重。
2. 可能增加飢餓感
o 部分人群可能會因為長時間空腹而產生強烈飢餓感,導致下一餐吃過量。
3. 影響腸胃功能
o 若一次進食過多,可能會增加胃食道逆流、腹脹、消化不良的風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哪種方式更健康?
1. 若有糖尿病、胰島素阻抗、高血糖問題 → 少量多餐較適合(避免血糖劇烈波動)
2. 若想減重、增強自噬、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 多量少餐(甚至間歇性斷食)較適合
3. 若腸胃功能較弱(如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 → 少量多餐較適合
4. 若有飢餓控制問題、易暴食 → 少量多餐較適合
5. 若作息不規律(如上班族、學生) → 多量少餐可能更方便
6. 若想保持穩定精力 → 少量多餐較適合
7. 若希望提升整體健康和長壽(如激活自噬機制) → 多量少餐可能更有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1• 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法,要根據個人體質、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來選擇。
2• 如果是健康人,關鍵在於「總熱量」與「營養均衡」,而非進食次數。
3• 如果有特定健康需求,如糖尿病、胃食道逆流,或想進行減重等,則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