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徑隊女生下面很緊」談性別教育的檢討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西元2022年7月17日報載台南一所國中李姓女代理教師上健康教育課程時,為吸引學生聽課,在課堂上分享性生活經驗,還說「運動員女生很多人要」、「田徑隊女生下面很緊」等,結果被校方認定性騷擾,決議解聘且1年不得聘任。女老師提告抗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認為健康教育相關課文原本較刻板含蓄,若動輒將以言詞過當為由解聘老師,老師將很難教授這堂課,且校方未具體說明解聘理由,裁量怠惰,撤銷解聘處分。不過校方上訴後,最高法院又撤銷判決,發回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重新審理中。
藉此新聞,本人身為台灣性教育常務理事、臺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處遇協會、以及常務理事台灣情感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希望與大家談談目前台灣地區性別教育進行的我見我思。
「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這是出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房思琪與母親的對話。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在宅輕生,揭露了她小說原型出於自己生前被補教老師誘騙性侵的長久夢魘,在所有父母心中投下震撼彈,引發社會大眾關注熟人性侵及兒少性教育的問題。
「不要嫌性教育早,因爲性侵者從來不嫌你的孩子小」,在兒少熟人性侵的倡議中,許多第一線工作者如此強調著性教育的重要。然而,性教育對大多家長、老師來說像一道跨不過的門檻,覺得孩子長大自然就懂,不需要性教育,大人不也是這樣長大的?
為什麼性教育需要從小開始?這個數據提供確鑿的理由。根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2020年統計,未滿18歲兒少性侵加害者的身分中,「認識的人(熟人)」佔所有兒少性侵加害者的84%,顯示需要防範的大野狼不是在門外的陌生人,而是披著羊皮偽裝成無害的熟人。許多年幼的孩子不知道「這就是性侵」,甚至家長因是熟人也缺乏警覺意識,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性教育就像是預防針,點滴建構起預防性侵害的意
性教育被視為降低熟人性侵機率的方法,然而大多數的成年人卻避諱談性,無論是教授或第一線從事性教育教學的老師、NGO團體都提醒,所謂性教育不只講性交、第二性徵,包含情感教育、性別平權和身體自主權,以尊重自己和他人為核心。
萊普森(Leepson)認為性教育是以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來講述性反應和性生殖的教育。科爾尼(Kearney)亦於西元2008年定義性教育為「學校所採取的全面行動方針,令孩童和成年人的態度、實踐和個人行為能配合社會所需,並能從社會制度上保障每一個人和家庭。」性教育有時會遭稱為「『全性』(sexuality)教育」,意指其涵蓋了性的各個層面,從關於計劃生育和性生殖(從受精到分娩)的資訊,到人的各種性表象,例如身體形象、性取向、性愉悅、性價值觀、性抉擇、溝通、約會、情感關係、性傳染病及其預防方法,以及避孕方法。學校會因應學生的年齡或理解能力而調整課程內容。魯賓(其最終目標是幫助年輕人更為有意義地將「性」融入將來以至現在的生活中,使他們在完全成熟時能對性的各層面擁有基本的了解。Kindendall)表示,性教育的課程範圍遠遠大於生殖、懷胎,以及嬰兒的誕生Rubin)和柯肯德爾(——
不是每個家長有能力提供孩子適當性教育,學校應負擔性教育的責任,提供孩子平等受教的機會。108課綱總綱中明訂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教育」等議題,然而,很多老師卻不知道怎麼教。
這則新聞凸顯的一個訊息,就是我們很容易產生對性的迷思,例如:
1-男人陰莖尺寸越長越好、
2-做愛時間越長越好、
3-男人的性高峰出現在18歲,女人的則在28歲、
4-看情色是男人的事情、
5-愛撫可有可無、
6-性愛中用口是安全的、
7-精液有營養、
8-性愛很容易誘發心臟病、
9-性愛有助減肥、
10-只有男人會夢遺、
11-巧克力能催情、
12-刺激陰蒂才能使女性高潮、
13-每個女人都有G點。
不客氣地說,教育部性別平等教材目前過度強調要注意多元性別,卻忽略如何聘請真正的醫學、教育、心理、家庭等專家,去設計真正能讓孩子確實學到正確性教育的內容, 例如:” Pubertet (3:8): Guttetissen // Puberty: The penis.”便很適切的用道具和專家的看法傳達性知識; 澳門教育局提供的「性教育不可不教」。
再進一步提醒:狹義的性,是純生理層面的知識,例如:
性慾
男女生殖系統的知識
成長男女生理變化
個人衛生處理
生命的起源
性交知識
懷孕分娩的認識
性病的認識
家庭計劃
廣義的性,則包括生理(如上列)、心理及社會層面:
心理層面:男女對自我性別身份的認同、個人心性的發展、對同性與異性的情感處理、對戀愛/性行為/婚姻的認識和抉擇等不同題目。
社會層面:家庭及社會中人際關係的溝通、性道德和價值觀、男女的社會角色等不同題目。
性教育目的
不單只是性生理知識的傳授,而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人格教育;
使人擁有正確的性知識,協助他們認識及適應成長中的性生理、或心理轉變所引起的困擾和顧慮,使更能接受自我及建立自信;
讓人學會有關人際關係及相處的方法,培養尊重及愛護別人的能力;
協助培養健康開明的性態度,對性行為負責任,不致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減少一些因「性」而造成的社會問題;
幫助了解社會上不同的性現象,對於性問題的觀點及看法,可以培養分析及確立價值取向的能力。
教育是百年大事,而且永遠是教學相長,「性教育是一輩子的事,人人有責」,大家繼續努力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