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不是天生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正向心理不是天生的

    正向心理(或積極心理)通常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培養和鍛煉形成的。雖然有些人可能天生具有樂觀的性格,但大多數人的正向心理狀態是通過以下方式逐步建立的:

1.  積極的思維方式:學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事物,即使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也能保持樂觀和希望。

2.  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可以提供情感支援和鼓勵,幫助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

3.  自我照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定期鍛煉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整體的心理健康。

4.  培養感恩之心:學會感恩,關注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可以提升幸福感和滿足感。

5.  設定和實現目標: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可以增強自信和成就感。

6.  自我反思和成長:定期進行自我反思,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不斷尋求個人成長和進步。

正向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有意識的努力和實踐,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正向心理狀態。

 

#人類的基因傾向是天生悲觀 負向思考?

人類的基因確實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一些研究表明,我們的基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和對壓力的反應。例如,有些人可能天生更容易感到焦慮或抑鬱,而這可能與他們的基因有關。

但是,說人類天生悲觀和負向思考可能有些過於簡化。實際上,人類的思維模式和情緒狀態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包括基因、環境、經歷和個人選擇等。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一些悲觀或負向思考的傾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適應性價值。例如,對潛在威脅的敏感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危險,從而提高生存機會。

總的來說,人類的情緒和思維模式是複雜且多方面的,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天生的悲觀或樂觀。我們可以通過心理學、教育、社會支持等方式來影響和改善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狀態。

 

#先天下之憂而憂 正向心理

    “先天下之憂而憂”這句古語出自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意思是先為天下人擔憂而擔憂。這體現了一種崇高的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正向心理學的框架下,這種精神可以被視為積極的利他行為。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幫助他人和關注他人的福祉不僅可以增加社會的整體幸福感,也能帶來個人的心理滿足感和幸福感。這種“先憂後樂”的心態,雖然看似是將自己的快樂放在最後,但通過幫助他人,個人實際上也能獲得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具體來說,以下是一些相關的正向心理學概念和研究成果:

1.  利他行為:積極幫助他人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滿足感,減少抑鬱和焦慮情緒。

2.  同情心與共情:培養對他人痛苦的理解和感同身受,可以增強社會連接感,改善人際關係。

3.  意義感:追求更高的目標和責任感,可以讓人感到生活更有意義,從而提升整體幸福感。

4.  心理彈性:面對困境時,關注他人和承擔責任可以增強個體的心理彈性,説明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與現代正向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有很多契合之處,體現了古代智慧在現代心理學中的應用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