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精神醫學與臨床精神醫學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正向精神醫學與臨床精神醫學的對照觀點

    正向精神醫學(Positive Psychiatry)和臨床精神醫學(Clinical Psychiatry)是精神健康領域的兩個重要分支,儘管它們有共同的目標,即改善人們的精神健康,但它們的視角和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對這兩個領域的一些對比和觀點:

 

A=正向精神醫學

1.  焦點:

o   強調提升個體的心理韌性和生活滿意度。

o   關注個體的積極心理特質,如樂觀、幸福感、感恩、自我實現等。

2.  方法:

o   利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促進個體的積極體驗和積極狀態。

o   採用干預措施,如冥想、正念訓練、積極情緒培養、社交支持等。

3.  目標:

o   不僅僅是減少痛苦和症狀,而是幫助個體實現最佳心理健康狀態。

o   促進個人成長和心理發展。

4.  應用:

o   廣泛應用于預防性心理健康服務、學校心理教育、老年心理健康等領域。

 

B=臨床精神醫學

1.  焦點:

o   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

o   重點在於減輕症狀和改善功能。

2.  方法:

o   依賴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住院治療等。

o   採用證據基礎的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治療(CBT)、藥物管理、精神動力學治療等。

3.  目標:

o   緩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

o   針對具體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進行治療。

4.  應用:

o   主要在精神衛生機構、醫院、門診等醫療環境中應用。

 

C=對照觀點

•  視角:

o   正向精神醫學的視角更為廣泛,著眼于普遍人群的心理健康,重在預防和提升。

o   臨床精神醫學的視角則更為狹窄,主要針對患有精神疾病的個體,重在治療和康復。

•  干預目標:

o   正向精神醫學重在優化健康個體的心理狀態和生活品質。

o   臨床精神醫學重在治療已有的心理和精神疾病,恢復患者的正常功能。

•  理論基礎:

o   正向精神醫學借鑒了大量的積極心理學理論和研究成果。

o   臨床精神醫學則基於精神病理學、神經科學、心理治療理論等。

這兩種視角並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正向精神醫學可以為臨床精神醫學提供新的干預思路和方法,而臨床精神醫學的嚴謹診斷和治療方法也可以為正向精神醫學的實施提供科學基礎。兩者結合,可以更全面地改善人們的精神健康。

 

#臨床與正向精神醫學針對生命週期的對照

    臨床精神醫學和正向精神醫學都是精神健康領域中的重要分支,但它們有不同的焦點和方法。以下是兩者在生命週期中的對照:

 

A=臨床精神醫學

1.  目標:

o   診斷與治療:主要關注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

o   藥物治療:經常使用藥物來控制症狀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2.  生命週期階段的關注點:

o   兒童期:注意發展障礙,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多動症等。

o   青少年期:關注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憂鬱、焦慮、飲食失調等。

o   成年期:治療各種成人精神障礙,包括焦慮、憂鬱、雙相情感障礙等。

o   老年期:專注於老年失智症、憂鬱症和其他與衰老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

3.  治療方法:

o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BT)、精神分析治療等。

o   藥物治療:抗憂鬱藥、抗焦慮藥、抗精神病藥等。

o   住院和社區治療:根據病情需要安排住院治療或社區支持。

 

B=正向精神醫學

1.  目標:

o   提升幸福感:致力於增強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而不是僅僅治療心理疾病。

o   發展潛能:幫助個人發掘和發展自身的潛能和優勢。

2.  生命週期階段的關注點:

o   兒童期:促進積極的情感發展和社交技能培養。

o   青少年期:支持青少年發展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人際關係。

o   成年期:幫助成人在職場和個人生活中找到意義和目的,提升幸福感。

o   老年期:促進積極老化,維持心理健康和社會聯繫。

3.  方法:

o   積極心理學干預:包括感恩實踐、優勢識別和利用、樂觀訓練等。

o   正念和冥想:通過正念和冥想提高情緒調節和壓力管理能力。

o   社區和家庭支持:通過社區活動和家庭支持系統增強個人的社會聯繫和支持。

 

C=對照

1.  焦點:

o   臨床精神醫學: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o   正向精神醫學:專注於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2.  方法:

o   臨床精神醫學:重視診斷、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o   正向精神醫學:強調積極心理學干預和生活質量提升技術。

3.  目標:

o   臨床精神醫學:減少痛苦和症狀。

o   正向精神醫學:增強幸福感和個人潛能。

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無論是在疾病的治療還是生活質量的提升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