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TOPIC=標題: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從孩子眼中看世界的五種戰爭 【楊聰財專欄】

@副標題:從一顆子彈到一張考卷,穿越軍事、病毒、太空、貨幣與升學的五場現代戰役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引言:當戰爭不再只是炮火】

 

在過去,我們對戰爭的想像,總離不開坦克、飛彈、斷垣殘壁與硝煙。但進入21世紀,戰爭的樣貌早已悄然改變。它可能是一場疫情、一場考試、一種匯率變動,或是一張無字的白紙。這些「無形的戰爭」雖沒有硝煙,卻同樣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下一代的孩子。這篇文章,將從一本專為兒童與青少年設計的新聞教育讀物《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出發,整合其中五種不同形式的戰爭:軍事戰爭、病毒戰爭、太空戰爭、貨幣戰爭與升學戰爭,透過一個具體真實的案例,剖析這些戰爭如何從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面向,影響著我們與孩子的世界觀與生命成長。

 

【真實案例:小記者安安的和平任務】

 

人物:安安(13歲,台北市某國中學生) 時間:20249月~20252月 地點:台北市、金門、網路記者編輯室 事件:參與《少年報導者》校園記者培訓與國際時事專題報導 物件:手機、筆記本、防彈背心、白紙革命手稿、新聞攝影機

 

安安原本是個對時事一知半解、只喜歡追星與滑抖音的孩子,卻在一次學校舉辦的新聞寫作營中,接觸到了《戰爭與我們的距離》這本書。她被其中的烏克蘭戰火下的小孩故事感動,決定加入校園記者團隊,進行為期半年的戰爭主題報導計畫。她穿上防彈背心前往金門拍攝城隍爺遶境活動,連線烏克蘭一位13歲少女瑪麗亞,交流戰爭經驗與和平夢想;她訪問台大學生、翻譯白紙革命相關資料、製作貨幣貶值對珍奶價格的圖解報導,最後以〈升學不等於幸福:我的頂大筆記〉獲得全國青少年新聞寫作比賽特優。

 

安安的蛻變,是一場戰爭教會她的事——不是對立,而是看見與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子彈的方向──軍事戰爭與生命尊嚴】

1• 生理:戰火摧毀基礎建設、醫療資源短缺、兒童飢餓與創傷增多。

2• 心理:PTSD、失眠、恐懼與不信任感,影響戰地兒童人格發展。

3• 社會:戰爭不再限於前線,透過社群媒體進入日常生活與言論空間。

4• 靈性:信仰在動亂中成為慰藉與指引,人們尋找戰火下的光。

 

【第二章:無聲的封鎖──病毒戰爭與自由的邊界】

1• 生理:疫情改變免疫常識,疫苗成為另一場科學賽跑。

2• 心理:居家隔離導致孤立與焦慮,青少年自殺率上升。

3• 社會:「白紙革命」反映人民對極權與不透明決策的反抗。

4• 靈性:隔離中的人們以歌聲、祈禱與文字尋找連結。

 

【第三章:追逐宇宙──太空戰爭與人類未來的野望】

1• 生理:太空探索促使生物醫學研究突破,如骨質疏鬆研究與人工重力技術。

2• 心理:星際目標激勵年輕人追求理想,產生宇宙公民意識。

3• 社會:太空科技引發國際合作與競爭,凸顯科學與資源分配問題。

4• 靈性:凝視星空,思考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第四章:紙鈔的變臉──貨幣戰爭與生活的不確定性】

1• 生理:物價波動影響民生支出與營養攝取。

2• 心理:匯率起伏導致購物焦慮與收入不安全感。

3• 社會:貨幣政策背後涉及地緣政治、經濟制裁與資本移動。

4• 靈性:金錢是否是幸福的指標?貧富差距如何反映人的價值?

 

【第五章:考卷的重量──升學戰爭與公平正義】

1• 生理:過度補習與壓力導致睡眠剝奪、胃潰瘍、近視。

2• 心理:自我價值與學業成就掛鉤,憂鬱症與焦慮比例上升。

3• 社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地區與家庭背景造成落差。

4• 靈性:學習的真正目的為何?成績是衡量生命的唯一尺度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新聞的力量──資訊戰場中的媒體素養】

1• 生理:長時間接觸螢幕導致視力與姿勢問題。

2• 心理:假訊息造成認知失調與焦慮。

3• 社會:社群媒體成為主要新聞來源,資訊泡泡加劇偏見與誤解。

4• 靈性:真理與信任的價值,在資訊混戰中成為最難守護的燈塔。

 

【第七章:小記者的蛻變──從受眾到行動者】

1• 安安在報導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批判與同理。

2• 她的身體學會忍受拍攝的勞累,她的心靈學會勇敢提問。

3• 安安把報導投稿給當地圖書館,得到許多回響與鼓勵。

 

【第八章:親子共讀的契機──從理解出發的對話】

1• 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與討論時事,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契機。

2• 戰爭不再遙遠,而是彼此對話、關心世界的起點。

 

【第九章:校園的國際橋梁──讓學校成為世界的窗】

1• 教師可引導學生做簡報、角色扮演、時事辯論,培養綜合素養。

2• 教室不只是學科教學場域,也是未來公民培養的實驗基地。

 

【第十章:和平的可能──讓孩子成為未來的建築者】

1•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從新聞看世界、從故事學共感,未來會更有希望。

2• 我們無法保證沒有戰爭,但能培養不願戰爭的下一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從理解走向行動】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不只是一本文字與圖片的集合,它是一道橋,讓孩子與世界、與自我、與未來連結。透過安安的故事,我們看到,當孩子開始對世界感到好奇、感同身受、主動發聲,他們就已走在成為改變者的路上。戰爭的本質,是破壞;而教育的本質,是重建。唯有從理解開始,我們才能一起走向和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