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創傷療癒的十個真理【楊聰財專欄】

250326 Psychology Trauma CHAT Book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前言】

 

原諒,是個沉重的字眼。許多創傷倖存者,從不間斷地被要求「放下仇恨」、「選擇原諒」,彷彿只有走到原諒的終點,才能證明自己已經康復。但事實是: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這是一種尊重自己的選擇,也是一種重建生命主權的開始。

 

本篇文章結合《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書中的洞察,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文化與靈性療癒的視角,並透過一位台灣真實個案的故事,梳理受害者在創傷後重建生命的十個核心真理。

【個案故事】

 

人物:林芷妤(化名),女性,34歲,國中教師 時間:20213月至202312月 地點:台中市某國中與心理諮商中心 事件:性侵未遂 + 社會二次傷害

 

林芷妤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國文老師。在一次校內活動結束後,學校外聘志工教練李某(男,42歲)以幫忙搬器材為由,將她帶至體育館後方儲藏室,意圖性侵。芷妤激烈反抗成功逃脫,但事後報案與調查過程中卻不斷遭遇質疑:「他不是結婚了嗎?妳是不是有什麼曖昧行為?」「衣服也穿太合身了吧?」甚至有同事私下說:「她一直單身,是不是有點問題?」

 

這些語言與態度,構成了典型的「二次傷害」,使芷妤一度陷入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出現夜驚、閃回、社交退縮、對異性恐懼等症狀。她停止教學工作近一年,透過心理治療逐漸復原,並在2023年底完成一場名為「受傷的花也能開」的創傷分享講座。

 

她從未原諒加害人,但她已經選擇寬容自己,並勇敢走向復原的路。

 

【十個核心真理】

 

1.  不原諒,是一種正當選擇

原諒不是衡量康復與否的標準,也不是被害者的義務。每個人都有選擇不原諒的權利。

 

2.  創傷會改變大腦結構

神經影像研究指出,PTSD患者的杏仁核(負責恐懼)過度活化,前額葉(負責理性決策)功能下降,這讓他們難以"放下",而非不願放下。

 

3.  支持系統是關鍵療癒力量

根據社會心理學,正向支持(如無條件接納、穩定陪伴)可明顯降低創傷反應的強度,強化大腦自我調節能力。

 

4.  靈性慰藉可以重建意義感

芷妤透過參與教會小組、靜心禱告與冥想,在心靈層面尋找到「我是值得被保護與尊重」的價值,這是對抗自責與羞恥感的重要一步。

 

5.  社會偏見是第三種傷害

除了事件本身與二次傷害外,社會對受害者形象的定型("乖乖受害者"模版)造成巨大的壓力,受害者常需證明自己"夠悲傷"才配得同情。

 

6.  揭露創傷是勇氣的展現

許多受害者選擇延後揭露,是出於安全與自我保護考量,並非虛構。芷妤在半年後才公開受害,是她深思熟慮的選擇。

 

7.  陪伴是一種尊重而非指導

她的心理師在治療初期只做一件事:「不說教,只聆聽」。這讓她在第一次治療中就流下淚來:「終於有人聽我說話了」。

 

8.  不原諒,並不等於永遠受困

芷妤在講座中說:「我從來沒有原諒過他,但我早已不再讓他控制我的生活。」她用這句話定義了真正的復原:擁有選擇的自由。

 

9.  司法正義不等於情緒修復

法院判處李某三年徒刑,這對芷妤而言只是程序性勝利,對她的創傷修復幫助有限。真正的修復,來自她對自我價值的重建。

 

10. 療癒是一條蜿蜒、獨特的路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復原節奏與方式,不應被社會的期待或"應該這樣做"的標準牽著走。

 

【結語:選擇權,從來屬於你】

受害者從來不需要證明自己配得同情,也不需要急著完成社會定義下的"康復"。原諒與否,是一條關於自我修復的內在道路,而非對加害人的仁慈施捨。

林芷妤說:「我學會了為自己活,而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這比原諒他,更重要。」

如果你也是創傷的經歷者,請記得——

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 但你更可以選擇,好好愛自己,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願這篇文章,成為你路上的一盞微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