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50326老人為什麼容易失眠或者睡不好?【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 

 

老人容易失眠或睡不好,原因相當複雜,涉及生理、心理、環境與靈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將從這四個面向進行完整說明,幫助理解為什麼年紀大了以後,睡眠品質常常變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理面向的因素

 

1. 生理老化影響睡眠機制

年齡增長會造成腦部睡眠中樞(特別是下視丘、松果體等部位)功能退化,**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減少,使得晝夜節律(生理時鐘)失調,難以入睡或凌晨過早醒來。

 

2. 睡眠架構改變

老年人的睡眠結構會明顯改變,表現在:

A• 深層睡眠(慢波睡眠)減少,淺眠比例上升

B• 夜間覺醒次數增加,容易被聲音、光線或尿意干擾

C• 總睡眠時間變少,即使白天感覺疲倦,也無法回到像年輕時那樣沉睡

 

3. 退化相關的身體疾病

許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心臟病等),這些疾病本身或所服用的藥物都可能影響睡眠:

A• 疼痛或夜尿會頻繁打斷睡眠

B• 某些藥物(如利尿劑、類固醇)會引起興奮或頻尿

 

4. 神經退化與失智症

患有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的長者,常伴隨「日夜顛倒」、「夜間躁動」等現象,嚴重影響睡眠規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心理面向的因素

 

1. 焦慮與憂鬱情緒

退休、喪偶、經濟壓力、孤獨感,都可能造成心理壓力,進而引發焦慮或憂鬱,這些情緒困擾會:

A• 讓人翻來覆去無法入睡

B• 或在半夜醒來後腦中不斷胡思亂想

 

2. 對「睡不著」的恐懼加劇

有些長者越擔心自己睡不好,越會產生睡眠表現焦慮(Sleep performance anxiety),反而讓身體更難放鬆入睡。

 

3. 對「死亡接近」的潛意識恐懼

有些老人提到:「睡覺像死亡的預演」,這種深層的焦慮感,會讓人難以安心入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環境面向的因素

 

1. 睡眠環境變差

許多長者住在環境較擁擠、噪音多或照明控制不佳的地方:

A• 窗外車聲、人聲、電視聲音容易打擾

B• 空調太冷或太熱也會影響入睡

 

2. 日間活動量下降

退休後,活動量顯著減少,白天不動、晚上不累,自然就難以入睡。加上長時間看電視、滑手機、睡午覺,也容易打亂睡眠節奏。

 

3. 社交生活減少

老年人若缺乏社交與互動,會影響白天的情緒與活力,進而降低睡眠需求與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靈性面向的因素

 

1. 對人生意義的失落

許多長者在年老時會思考人生價值與存在意義,如果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人生已經結束」,這種空虛感會在夜深人靜時浮現,影響心靈安寧,導致失眠。

 

2. 宗教與信仰支持不足

缺乏信仰寄託或靈性實踐(如祈禱、靜坐、誦經等)者,較容易在睡前思緒紛亂、心神不寧。

 

3. 臨終前的精神準備不足

有些老人擔心死亡、來生,甚至感到「心有未了事」,會造成心靈不安定,這種靈性焦慮會反映在夜晚的睡眠問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老人失眠的常見表現

1• 入睡困難(超過30分鐘仍難以入眠)

2• 淺眠易醒(一點聲音就醒)

3• 夜間醒來多次

4• 清晨提早醒來後無法再睡

5• 白天精神不佳但晚上仍睡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議改善方式(簡要)

1.  建立規律作息:每天同時起床、固定睡前習慣

2.  避免白天久坐與長時間午睡

3.  創造安靜、暗色、舒適的睡眠環境

4.  進行日間運動,如散步、太極、伸展操

5.  嘗試靜心儀式:冥想、泡腳、閱讀、禱告

6.  就醫檢查並適當處理慢性病與憂鬱焦慮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