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619 衛生署長林芳郁罹患失智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Q問題1=前衛生署長林芳郁罹患失智,他當過三的醫學中心院長,看似注重健康但仍失智,一般民眾如何預防? |
=Q問題2=有報導指出,跌倒也是失智徵兆之一,這是為何? |
一、為何即使醫學專業人士也可能罹患失智?一般民眾該如何預防?
1. 失智症不是單純的「知識可以預防」的疾病
即使有豐富醫學知識,也難以預防所有與大腦退化有關的疾病,原因包括:
A• 基因風險:如帶有 APOE ε4 基因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大幅上升,即使生活習慣良好,也只是延後發病時間。
B• 年齡因素:年齡是最大危險因子。70歲後每5年,罹病風險幾乎倍增。
C• 壓力與過勞:高階醫療主管常承受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這些會損害神經細胞修復與神經傳導。
2. 一般人可從「生理、心理、環境、靈性」四大層面進行預防
(1)生理層面預防
A•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些是血管型失智的重要危險因子。
B• 運動習慣: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運動,能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分泌,有助神經再生。
C• 睡眠品質:深層睡眠期間會清除β-類澱粉蛋白(失智相關的毒性蛋白)。
D• 營養攝取: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DASH)對大腦健康極有幫助。
(2)心理層面預防
A• 終身學習與挑戰腦力活動:例如學習新語言、彈樂器、閱讀、寫作。
B• 維持情緒穩定:慢性憂鬱症與焦慮症會提高失智風險。
(3)環境層面預防
A• 社交互動:避免社會孤立,參與志工、社區活動,能刺激大腦社交區域運作。
B• 遠離空氣污染與噪音:近年研究發現,空污中的PM2.5與氧化壓力有關,可能促進大腦退化。
(4)靈性層面預防
A• 內在信仰與生命意義感:研究顯示有信仰、常參與宗教活動者失智率較低。
B• 冥想、禱告、靜心:能降低皮質醇、減少慢性壓力,改善前額葉功能。
二、為什麼「跌倒」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
1. 大腦退化影響「運動控制」與「空間感知」
失智初期不只記憶力退化,大腦中負責運動協調和平衡的區域(如小腦、頂葉、基底核)也會受到影響,導致以下現象:
• 步態不穩、拖步、走路遲緩
• 平衡能力下降
• 對周遭障礙物的反應變慢
因此跌倒可能是「運動功能失調」的早期徵兆,而非單純的肌力或關節問題。
2. 認知功能退化導致注意力與反應力下降
許多失智患者在初期出現「分心」、「不察覺危險」、「反應慢半拍」的情況,例如:
• 對樓梯台階深淺無法做出正確判斷
• 同時講話與走路時容易跌倒(Dual-task困難)
這類「認知性跌倒」已被醫學界視為失智症前兆之一。
3. 跌倒本身也會加速失智惡化
一旦跌倒導致腦震盪或顱內出血,會進一步破壞神經元,形成惡性循環。
#十大最常見的失智前兆(早期症狀)
這些徵兆不一定等同於失智症,但若持續出現兩項以上,建議就醫評估(例如接受神經心理測驗或MRI)。
序號 |
早期徵兆 |
說明 |
---|---|---|
1 |
記憶力衰退影響日常生活 |
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忘記剛剛發生的事、依賴備忘錄或家人提示。 |
2 |
計劃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
難以按步驟做事,如煮菜、記帳,無法應對突發狀況。 |
3 |
熟悉任務變得困難 |
如開車迷路、做飯忘記順序、使用電器出錯。 |
4 |
時間與地點混淆 |
搞不清楚今天是幾月幾號、為何在此地。 |
5 |
視覺與空間理解困難 |
難以判斷距離、台階深度,容易跌倒或撞牆。 |
6 |
言語或書寫出現困難 |
找不到適當詞語、重複話語、句子不通順,寫字變潦草。 |
7 |
物品亂放且找不到 |
常把東西放在不尋常的位置,如遙控器放冰箱,且懷疑他人偷走。 |
8 |
判斷力變差 |
無法判斷天氣是否需要加衣,或接到詐騙電話也容易上當。 |
9 |
社交退縮與情緒冷淡 |
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失去熱情,不願參加活動,甚至對親友冷淡。 |
10 |
情緒與個性改變 |
變得易怒、多疑、焦慮,或失去自信與安全感。 |
#預防失智的每日生活建議表(4大層面整合)
類別 |
每日建議活動 |
---|
✅ 生理層面 |
- 每日快走或運動30分鐘(刺激BDNF) |
|||
✅ 心理層面 |
- 練習正念冥想10分鐘 |
|||
✅ 社交層面 |
- 每天主動打電話或訊息聯絡親友1次 |
|||
✅ 靈性層面 |
- 早晨祈禱/靜坐,與自我連結5分鐘 |
|||
📌 小提醒
A• 早期介入勝過晚期治療:如家族中有失智病史者,務必提早展開預防行動。
B• 記憶與跌倒息息相關:每日運動與環境安全(如防滑墊)可預防跌倒與認知退化的惡性循環。
C• 定期健康檢查與腦部評估:建議60歲以上每年1次評估認知功能(如MMSE或MoCA量表)。
#總結建議
A• 即使再專業的人,也無法完全避免遺傳與大腦老化帶來的風險,但透過及早預防、積極生活管理、保持身心靈平衡,能有效延緩失智發展。
B• 一旦家中長輩出現頻繁跌倒、注意力下降、講話變慢等情況,應及早就醫評估是否與失智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