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新冠肺炎(COVID-19)後,避免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新長冠後遺症
根據我國疾病管制署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新冠疫情迄今已造成5億3千多萬人確診,633萬人死亡;台灣今年四月起疫情狂飆,至今已有353萬多人確診新冠肺炎,並且造成5969人死亡,不少人出現新長冠後遺症:「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分析6900萬人大型世代,其中62354人罹患COVID-19,釐清COVID-19與精神疾病的雙向關連性。
先前無精神科病史,罹患COVID-19後的 14-90天,有18.1% 患者被診斷任何一種精神科疾病,最多的是焦慮症、失眠、失智症。65歲以上的COVID-19患者中有1.6%在感染14-90天診斷為失智症。而前一年有精神科病史的,罹患COVID-19的相對風險也比較高(relative risk = 1.65, 95% CI = 1.59-1.71) 。
要避免或改善長新冠症狀,建議大家務必要掌握「能睡、能吃、能動、能笑」的原則,因為這些是身心健康的四根柱子。
- 掌握黃金睡眠時間:晚上11點到早上6或7點;
- 多飲用地中海食物,為身體補充穩定身心狀況的營養素;
- 運動方面,要達到333原則:一周至少3次,一次至少30分鐘,心跳要達到1分鐘130下,最好能出汗的中度有氧運動。
- 每天可以訓練寫感恩和快樂日記,想不到快樂的事,可以去助人,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
**歡迎點選"提問醫師"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