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懂得接納不完美,才有機會完美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何金蘭心理師著楊聰才診所)

婚姻:懂得接納不完美,才有機會完美


 

最近世界富豪比爾蓋茲與梅琳達同時在推特發言:「兩人在努力嘗試後,最終仍決定離婚彼此不認為在人生的下個篇章中,能再繼續一起成長」,這讓我想起自己的婚姻故事是如何走到今天….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說誰誰誰的女兒結婚,那時候的我也時常對自己說:「我也要在28歲結婚!」。正如我的想像,28歲入進婚姻,一轉眼我已結婚10年。如今隨著時間、環境以及工作性質的影響,近年我開始問自己:「我當初為何會結婚?」、「我跟先生是如何走到今天?」、「20多歲與40歲的我們有什麼轉變」、「接下來的路又應該如何繼續成長?」


 

28歲的我,與一個可愛的陽光男孩,在這場相遇裡頭,我備受疼愛、被細心保護,我看到未來我們相互依偎的模樣,於是我相信一紙承諾,走入婚姻。


 

28歲的想法很純粹,對於愛與被愛的期待,尋求歸屬的渴望,婚姻中的考驗顯得微不足道。不同的家庭文化、兩代的生活差異、侍親的難題、事業發展以及經濟壓力,一次次挑戰兩個截然不同個性的我們。我們都強守著最初對於婚姻的想像,我希望先生能證明他是愛我的,而先生透過工作成就來證明他存在的價值。我們在各自的課題裡掙扎, 兩人間牽絆變成了拉扯,期盼成了自私的證據,付出兩端只剩下委屈與理所當然的對立,一路走來充斥著孤單、憤怒、憂鬱、被忽略,我們似乎都忘記了初心。


 

40歲的現在,開始理解婚姻中的焦點不再只是「要與給」,激烈的爭吵與冷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聆聽對方也同理自己,嘗試關注自己的需求,也試著向對方說出心裡話。我們仍舊如同一般夫妻有爭執,但也知道不舒服的情緒會消散,給彼此一點時間,和好未必如初,但初心始終不變。

理性理解與感性依賴逐漸合而為一,能夠涵容先生承受情緒的不容易,能夠感受對方即便不擅長卻也嘗試靠近的努力,學習給對方時間沈澱,等待開啟了自我對話,也給了溝通的可能。漸漸地我發現原來貌似堅強的我們,都有一顆柔軟與需要被關照的脆弱的心,我發現站在使命前的他,必須強大,但同時也需要我的陪伴。

20代的我,急於從被愛中找到定位,40歲的我,終於懂得愛人才能真正享受被愛。我不知道我的婚姻故事接下來會走到哪裡,不過這10年我試著去理解我的另一半,在親密依賴與自由自主間找尋平衡,我們彼此依存而仍能各自獨立,在關係中的我們都不完美但安好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