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長照弒親悲劇,照顧者的身心狀況要被關注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日前報載七旬蔡姓老翁不忍中風30年的髮妻長期臥病在床,前年9月在醫院用塑膠袋悶死妻子,檢方依家暴殺人罪起訴蔡翁,台北地院審理時,蔡翁認罪,他的兒子也說「爸爸照顧媽媽無微不至,請法院輕判」,全案審結,今輕判蔡翁26月徒刑。可上訴。

因長期照顧心力交瘁下,手刃至親的悲劇這幾年來不斷在台灣重複上演,即便2017年長照2.0上路,據統計相關案件仍有增無減。

無論照顧者是配偶或子女,在相關的案件中可以發現的共通性是,會跳進那個家庭照顧現場,「是在保護其他人,讓其他人可以去履行社會職責(工作),可是他自己不見得適合照顧工作,然後受傷了或曾試圖對抗,可是出不來,別人都覺得你(照顧者)是可被替代的,拋出的求救訊號,力道也不會大到讓人覺得要正視的程度,這個人就在照顧者角色『凍結』了。」

根據研究顯示至少八成的照顧者在全職的壓力下,長期處於失眠、焦慮、憂鬱的狀態,再度聽聞被照顧者的呻吟,極可能動念解脫被照顧者的痛苦,用自己的方式。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分享曾經嘗試協助某司法個案,被照顧者在3年之間頻繁進出醫院,照顧者簽了70幾次出院同意書,但從醫院到相關單位,沒有一方給予其能夠舒緩負荷的支持服務資訊,凸顯長期照顧在出院準備服務的斷裂。醫院端沒看到出院準備有這麼大的銜接漏洞,沒有告訴他(照顧者)有權利得到支持服務。

很多照顧者一直付出,感覺命都快豁出去,還得不到一句好話,有的親人不在身邊,甚至可能還指謫,「怎麼顧成這樣?上次來還會走路,這次怎麼不會走?怎麼瘦了?」好像你在虐待,其實病程會不斷變化,沒有辦法控制。其實照顧者最需要的就是陪伴,照顧者有很多委屈,在家人之間不能說,如果有適切的心理支持員可以讓他說出來,得到了解與同理,他就覺得辛苦比較有代價,真的有人懂我

政府有宣示「強化社會安全 網第二期計畫(110-114 年)」透過「擴增家庭服務資源,提供可近性服務」、「優化保護 服務輸送,提升風險控管」、「強化精神疾病及自殺防治服務,精進前 端預防及危機處理機制」及「強化部會網絡資源布建,拓展公私協力 服務」四大策略,強化國人關注的精神衛生服務與社區支持服務,提 供一個讓民眾安心,弱勢者安居的友善環境。希望政府端也能重視長照照顧者的身心狀況,照顧者覺察自己至少一個月無法好睡、好吃、好動、好笑時,應該儘快尋求精神醫療專業或是相關心理衛生或是社會福利資源,切忌單打獨鬥,方能避免憾事一再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