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標題

人才新時代: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必修課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醫師與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關心您

 

#前言

 

AI迅速發展、世界劇變的當下,"人才"成為企業能否生存與壯大的關鍵資源。由泰勒。科文(Tyler Cowen)與丹尼爾。葛羅斯(Daniel Gross)合著的《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以犀利又深刻的筆觸,為現代管理者、人資、創業者、教育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人才辨識與運用法則。本篇將依據書籍精華內容,並融合相關延伸思考,重新整理出十堂課的精華重點,幫助你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成為真正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高手。

 

#目錄

 

1.  人才的重要性:為何企業與社會都需重新定義"人才"

2.  面試與提問:跳脫套路,真正看見人才的本質

 

3.  線上面試新策略:科技化選才的機會與風險

4.  智力與人才:天賦背後隱藏的長期競爭力

 

5.  人格特質與人才:從性格剖析潛能

6.  被低估的人才:重估身心障礙者與少數族群的價值

 

7.  星探思維:打造屬於自己的獵才雷達

8.  打造舞台:創造讓人才閃光的環境

 

9.  關注耐力與抱負:潛力比表現更值得投資

10. 面試提問新思維:用提問挖掘真正的人才本色

 

一、人才的重要性:為何企業與社會都需重新定義"人才"

 

傳統上,人才多被定義為履歷漂亮、學經歷完整者。但在AI時代,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逐漸被機器取代,真正具有價值的人才,是那些能持續學習、自我精進、擁有創新火花的人。

 

=科文與葛羅斯指出:

 

1• 現代企業不只是找"合適的人",而是找"能引領變革的人"

 

2• 全球競爭加劇,識才、選才的失誤,將導致組織整體競爭力下降。

 

3• 選才失誤,不僅是企業成本,也是社會正義的流失——因為許多潛力無限的人才,因傳統選才標準被排除。

 

二、面試與提問:跳脫套路,真正看見人才的本質

 

大多數面試問題早被求職者"標準答案化"。要真正識才,必須設計無法預期、無法預備的問題,觀察應徵者的即興反應與深層思考能力。

 

=有效提問策略:

 

1• 問"假日閒暇時,瀏覽器會開哪些分頁?"來了解應徵者自我驅動的學習熱情。

 

2• 問"在上一份工作中最被低估的能力是什麼?"探索其自我認知與未被充分發揮的潛能。

 

3• 透過開放式對話,了解其真實價值觀與行為模式,而非被包裝的形象。

 

三、線上面試新策略:科技化選才的機會與風險

 

線上面試已成趨勢,但也帶來全新挑戰。許多細微非語言訊號難以捕捉,且容易因背景、設備品質產生偏誤。

 

=最佳化線上面試建議:

 

1• 事先設計互動式挑戰,如線上即時問題解決測試。

 

2• 聚焦內容本身,降低對外貌、環境、設備的潛在偏見。

 

3• 配合後續實體互動或小組模擬,加深對應徵者的多面向了解。

 

四、智力與人才:天賦背後隱藏的長期競爭力

 

智力仍然是預測職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高層次管理、研發、決策領域。

 

=但作者提醒:

 

1• 不要只以學歷或智力測驗分數為唯一標準。

 

2• 真正關鍵在於,應徵者是否持續運用其智力來創造價值與突破,而非固守舒適區。

 

3• 觀察其學習力、問題解決力,以及能否將智力轉化為團隊成果。

 

五、人格特質與人才:從性格剖析潛能

 

人格特質,特別是"嚴謹性""開放性""外向性",與工作表現密切相關。

 

=核心觀點:

 

1• 高嚴謹性者適合穩定流程、細節導向工作,但可能缺乏突破創新的靈活性。

 

2• 高開放性者更可能成為創新者,但需搭配耐心與執行力。

 

3• 面試時需設計探測問題,如:"最近一次自發學習新技能的經驗?"以捕捉這些深層特質。

 

六、被低估的人才:重估身心障礙者與少數族群的價值

 

傳統偏見往往錯失了極具潛力的人才。

 

=啟示包括:

 

1• 身心障礙者常具備超越常人的專注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2• 少數族群因成長環境歷練,常有超強韌性與適應力。

 

3• 組織應設計更包容的選才流程,並以實際能力與成果為主要依據。

 

七、星探思維:打造屬於自己的獵才雷達

 

頂尖人才往往藏匿於不顯眼處,需靠有意識地"星探"方式挖掘。

 

=建議行動:

 

1•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特別是在小型社群、非正式場合。

 

2• 關注那些即使在資源匱乏環境下,仍持續成長、自我推進的人。

 

3• 主動建立關係,提供舞台,提早布局未來之星。

 

八、打造舞台:創造讓人才閃光的環境

 

找到人才只是起點,真正留才、育才的關鍵在於舞台設計。

 

=成功舞台必備要素:

 

1• 高挑戰、低政治內耗的工作氛圍。

 

2• 鼓勵試錯、快速迭代的文化。

 

3• 明確且富有吸引力的成長路徑,讓人才看見自己的未來可能性。

 

九、關注耐力與抱負:潛力比表現更值得投資

 

耐力(stamina)與抱負(ambition)是長期成功的關鍵因子。

 

=觀察重點:

 

1• 長期持續投入而非短期爆發。

 

2• 面對挫折的反彈力與自我修復力。

 

3• 對未來的想像是否夠宏大,是否有超越現狀的企圖心。

 

十、面試提問新思維:用提問挖掘真正的人才本色

 

除了跳脫標準問題之外,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高效提問清單,幫助挖掘應徵者的真實特質與潛力,例如:

 

1• 你做過最勇敢的事情是什麼?

 

2• 假如半年後選擇離職,最可能的原因是?

 

3• 哪個主流觀點你堅決認同?又有哪些你偏離大眾?

 

這類問題不只是問答案,更是觀察應徵者思考路徑、價值判斷與行動模式的窗口。

 

#結語:掌握人才,即掌握未來

 

《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告訴我們,"人才"不只是履歷表上的數據,而是充滿潛能的生命體。要在AI加速變革的世界中領先,唯有真正理解人、激發人、成就人,才能讓組織和個人一起閃耀未來。

 

真正懂得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人,不只是企業的贏家,也是這個時代最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聰財精神社會 的頭像
    楊聰財精神社會

    聰財 楊的部落格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