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青春少年與控制狂父母的相處之道

【楊聰財專欄】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履歷表小檔案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進修

-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衛生福利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成癮障礙 專家顧問

-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院長

-專業社會心理學教授

-臨床教授

-敦安基金會執行長

http://www.yang1963.com.tw/  【楊聰財醫生心理衛教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256924385

 

https://panel.pixnet.cc/#/articles/list?per_page=40

 

https://www.tiktok.com/@yentai081263

 

https://www.tiktok.com/@yang1963tw

 

https://www.tiktok.com/search?

q=%E6%A5%8A%E8%81%B0%E8%B2%A1%E9%86%AB%E5%AD%B8%E5%8D%9A%E5%A3%AB&t=1708934571788

 

筆者從事精神醫療工作30多年,也有一位兒子,一位女兒。兒子27,醫師,西元20229月要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女兒25,擔任律師,也是要從今年9月起要同時攻讀法律博士學位。

有位13歲的男孩叫杰名,寫信給我請教家庭親子互動問題。信件內容重點如下:

1-楊聰財醫師教你:爸媽變成控制狂、漠視人權時候怎麼辦?

2-他說:升上國中後,爸媽管得比以前嚴了。不但逼他去補習,把家中的網路設了密碼,要上網查個東西都要請示他們。自覺人權被漠視,太可惡了!要怎麼讓他們少管我一些?

我想我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兒子目前剛完成不分科醫師訓練,西元20229月要去英國牛津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女兒目前擔任律師,今年也考上母校法律所博士班就讀。我目前擔任社團法人台灣情感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一直很關注親職教育。在臨床實務上也見到很多家庭,特別是孩童長到青春期的時候,家中對於生活習慣、讀書、交友等問題,可以常常吵到不可開交。這在精神醫學上特別是被列註在「十分值得關注、會影響多人身心健康的家庭衝突」。

本人給杰名的回答如下:

你現在是國一生,進入青春期、轉大人階段,希望自己的意見和言行能夠被尊重。按照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所言:每個人腦海中都有3個我:趨樂避兇的「本我」,遵守規矩道德的「超我」,以及處理現實狀況的「自我」。你描述的狀況,就好像你想要有自我可以管控的本我和自我,但是父母親卻扮演起很強的超我,管東管西,你都覺得快煩死了!

據研究顯示:爸媽管教最常見的理由:怕你交到壞朋友,怕你不會做好自己的時間分配,怕你不能將精力放在學業上,也甚至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要你比他們更優秀出色!

人性研究顯示:沒有人喜歡像個傀儡,被人擺佈。那要怎樣可以避免這些狀況呢?

1-自助而後天助:先把自己管理好,如期完成作業,平日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作息規律,掌握晚上10點到早上6~7點黃金睡眠時間,這樣就可以避免和爸媽玩官兵抓強盜的爬河比賽了。

2-找到可以與爸媽溝通的人:這人可以是老師,可以是長輩,也可以是父母親很重視的親友,甚至是雙親覺得可以信任,值得你學習效仿的大哥哥或者是姐姐;讓他們以你的良好表現去和爸媽溝通,讓你有喘息的空間,也可以藉此達到溝通後產生共識的好處,知道如何可以投父母親所好,創造雙贏局面。

3-參加讓父母親放心的團體:例如基督教的青少年團契,可以獲得「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好處,爸媽也就不會擔心你和壞朋友出去鬼混。

4- 建議你可以去買本吳靜吉教授的書:「青年的四個大夢: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和家長約定好共同閱讀與討論,為自己的長遠生涯打好底子,作好規劃與實踐。這本書所提到的:第一個大夢尋求人生的多元價值,是對自己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一種期望;第二個大夢是在追求人生價值中,找到給予他鼓勵、傾聽他訴苦、分享他成就的良師益友;當知識經濟、創意產業等開拓了新工作,而新工作需要新態度,第三個大夢是終身學習的事業與志業;愛情、友情、親情、伙伴情的需求,則是古今中外永恆不變的人性之第四個大夢的追尋。

聰明的你,懂得與大人互動,可是很有智慧的事情。在此也建議你可以多多運用「肯定、提醒、鼓勵」的三明治表達法和爸媽互動,他們一定也會很開心。

祝福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