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腦四特質第50 四大特質與愛情 之5

 

50篇的起頭,還是要先複習第一篇的重點:根據精神心理學和神經解剖學,大腦可以被描繪成以下4個區域:
1、理性特質:左腦的規律思考區
2、備戰特質:左腦的負向情緒區

3、開放特質:右腦的樂天情懷區

4、靈性特質:右腦的開闊思維區

 

@忠於真實的自己

 

無論理性特質和哪個特質交往,

一旦轉成備戰特質,不是關係斷裂,然後回到原本的強勢理性特質,就是變成鬱鬱寡歡的備戰特質,忍讓硬撐,洗腦自己繼續留在這段病態的關係,還找了種種理由:

我不想傷害對方。

我是對方的全世界。

我們在一起過得很好啊。

大家都覺得我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一開始完美極了。

對方沒那麼糟糕。

我只要再多做一些事就好了。

只用——,事態就會轉變。

沒別的好地方可以去,現在最好了。

反正這些問題我早就清楚,都知道怎麼應付了。

 

    重點就在於:任何一個特質,若只為延續伴侶關係,違背真我,轉換成反應激烈與防備心重的備戰特質,等於開始提分手舖了路。如果他們將力量轉讓給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伴侶之間那堵牆會逐漸搭起,自己轉讓出的力量,更將與怨恨的力道相當。

 

    理性特質、開放特質或靈性特質,一旦被拖進備戰特質的情感煎熬迴圈,根本沒有機會享福;除非,轉換為原本的主要特質。兩個爭論中的備戰特質絕不會善罷甘休,絕不可能找到長期和平相處之道。必定要有一方願意攤開痛楚,登出備戰特質,才能遞出橄欖枝,敞開心胸,溝通、道歉、協商、和解。

 

    如果其中一方已經退回理性特質、開放特質或靈性特質,另外一方可能持續針鋒相對,無情很咬著對方不放;抑或是,看到對方退讓,自己可能也會放下。若關係結束,但一方人緊抓著自己背戰特質的楚痛不放,可能會滿懷憤恨,持續數十年;每次想起對方,就會湧上恨意,又登入備戰特質。關係結束時,傷痛若想真正癒合,雙方必須登出備戰特質,退回主要特質,讓這段關係結束時,懷抱友好、諒解與感激之情。

 

    想要成長為全腦人,關鍵在於培養能力,得以登出備戰特質的焦慮與痛苦,並且重新登入主要的理性特質、開放特質或靈性特質。讓我們有能力登出、登入之前,首先必須有能力體認到自己是否遭到自身的備戰特質劫持。備戰特質如果上線,準備執行戰鬥、逃跑或裝死反應,學習如何拉自己一把,或許才是我們這輩子必須學會的重要技能。

 

    假使你的主要特質恰好是備戰特質,你可能會嚮往與理性特質交往,與好預期 又能帶給你安全感的他們相處;你可能也想和開放特質相處,體驗精彩刺激、輕鬆愉快的約會,但是開放特徵不消多時就會打算遠去。你也可能會認為,靈性特質享受當下的本性,令人怦然心動;他們會帶領自己,體驗這世界所有的沒關係、沒問題、沒事的,心胸開放的靈性特質可能會感同身受,同理關懷備戰特質。

 

    然而,對主要特徵為備戰特質的人來說,最諷刺的體悟莫過於:這世上沒有一種關係,能有著自己維持內心的平靜感,就連藥物、酒精等成癮物質—-任何外在因子都無法。備戰特質,若將體驗快樂的能力,轉嫁到他人或其他外在因子上,無論何時,都只會和這些來源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無可自拔。

 

    無論我是誰,我都無法讓你開心、難過,甚至憤怒。情緒產於自身,腦部無論哪種迴路運轉,都得由自己負責。

 

@如何面對備戰特質伴侶

 

    靈性特質與備戰特質約會,將給予對方情感支持,同時也堅持備戰特質,必須為自己的情緒起伏,擔起一定責任。靈性特質將示範什麼叫活得知足,什麼叫活出深刻意義與無限可能。很可惜,備戰特質進入那種歡喜狀態的時間,只能有一下下,最終,備戰特輯會本能淡出靈性特質的生活,就為了維護內心那上演零和賽局的小劇場:快樂需要付出代價。

 

    對備戰特質來說,靈性特質所謂的全貌、所謂浩瀚如宇宙的思維,都有如波麗安娜,無論備戰特質做了什麼努力,最終都無法抵達平靜之地。

 

    若在一段關係中,你主要的理性特質、開放特質或靈性特質遭到備戰特質的需求挾持,你該如何找回健康的自我?有時候,修復這段不愉快的關係是行得通的,尤其,兩個成熟的人儘管裹著自尊之火,但願意短暫抽離苦痛,回到自己健全的狀態,或許就是正解。但是要其中一方不願為自己的內在特質負責,最好的辦法應是斷絕往來,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才是正道。

 

    我們成為全老人的潛力,百分之百取決於登出備戰特質的能力: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讓健康的各個特質知道如何已遭情緒劫持,進而採取行動。若你發覺自己受盡自身備戰特質的折磨,又難以重回有健康特質主導的境地,請翻到大腦會議哪一章節,複習大腦會議的運作模式。

 

    平靜真的就在一念之間。我們確實有力量拯救自己,免遭備戰特質的威力壓制。熟悉和熟練大腦會議的BRAIN五大步驟,可以直接強化腦部迴路,有助我們更快復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聰財精神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